沉睡的巨人—中国消费者

澳新银行最新发布了《沉睡的巨人——中国消费者》研究报告。报告指出,2014年,中国的个人消费达到约3.8万亿美元,而中国旅游境外消费则达到1684亿美元。同时,报告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正从投资推动型逐步转向消费推动型,并对中国经济的未来稳定发展及世界经济重新平衡产生重要影响。

1、消费市场日益扩大和发展

报告显示,2015年春节期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780亿元人民币(约1100亿美元),同比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值得注意的是,海外消费的增长更为强劲,据统计,出境旅游人数达520万,同比增长10%;通过中国银联的海外交易额高达2380亿元人民币(约380亿美元),同比增长近50%。

中国出境旅游一直是推动中国出口服务净逆差的主要力量,这表明出境旅游的中国游客越来越多,消费能力也越来越强。可以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选择出境游,再加上中国人均收入的增长,这种逆差趋势还将加速发展。

目前中国已成为一些国际奢侈品牌的全球最大销售市场。例如,2014年宝马汽车在中国销量增长16.6%至456732辆,使得中国成为宝马汽车的最大销售市场。2014年奔驰汽车在中国也创下了281588台的销售纪录,使得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奔驰汽车销售市场。除了豪华车,其他奢侈品如化妆品、手表、高端时尚服装等,在中国的销量也迅速上升。

报告指出,这些情况表明中国的中产阶层已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消费力量,与此同时,这些新兴的财富拥有者对商品和服务的自主消费正在快速增长。在过去十年中,中国每年的实际消费增长率介于5%和11%之间。

技术的进步也促进了消费市场的蓬勃发展。2014年全球范围内的互联网用户高达28亿,而中国的互联网用户为6.42亿,占全球近22%,比美国、印度、日本3个国家互联网用户的总和还要多。另外,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网购市场。许多咨询公司预测,到2020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规模将超过美国、英国、日本、德国及法国的总和。

2、个人消费占GDP比例较低

在分析中国消费现状时,报告指出,中国的个人消费在2014年达到约3.8万亿美元,相当于当年的德国GDP规模。然而,按照经合组织及新兴市场的标准,中国个人消费占GDP的比例仍较低。而处于同等发展阶段的中等收入国家,其消费占GDP的比例一般都比中国高出17个百分点以上。

报告认为,目前中国消费的关键特征包括:城镇居民比农村居民消费量更大,尤其在交通、家政服务、耐用消费品等领域更为突出。中国的一线城市如北京和上海,是这种消费模式的典型代表。

报告指出,中国城市和农村收入和消费模式大相径庭。报告称,仔细研究中国的消费模式,发现尽管从2008年开始,农村地区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有所加快,但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仍高于农村居民。据统计,2014年城镇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9%,低于GDP增长;而同年,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长超过10%。其结果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城乡收入差距在逐渐缩小。

报告表明,中国城市消费者倾向于将收入的一小部分用于食品,而将更大的份额用于教育、交通、通讯、服装及奢侈品等。相比之下,农村家庭的消费能力有限,倾向于把更多的钱花在生活必需品上,尤其是食品方面。一般来说,城市消费者更容易被创新产品吸引,而农村消费者对价格更加敏感。在耐用消费品方面,城镇家庭与农村家庭的消费模式差异较大。从2002年到2012年,中国城镇居民的汽车拥有量每年增长24%,计算机和移动设备的拥有量翻了4倍。2009年中国政府推出了一项名为“家电下乡”的计划,提升了农村地区对耐用品的消费量。在过去十年中,冰箱、空调、手机和电脑等在农村地区的拥有量增长了19倍,反映出农村地区具有巨大的消费潜力。报告指出,即使都是城镇居民,由于不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其消费模式也存在差异。东部地区的城镇家庭消费更高,2013年平均消费达到20316元人民币,在中西部地区,人均消费要低10000元左右。同样,东部地区的个人储蓄率最高,达到34.7%,而西部地区最低,只有30.1%。

报告认为,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大部分的财富集中在一线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二三线城市要高50%。但是,随着2011年全球金融危机致使财政刺激政策的实施,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种差距在缩小。相对于一线城市而言,二三线城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也更快。同样,消费增长在一线城市放缓,而在二三线城市却在加速。2013年,二三线城市的家庭人均消费大幅增长。鉴于其基数较低,这些城市具有更大的增长潜力,并正在成为国内和国外零售商的重要市场。

3、未来四大行业消费支出成倍增加

报告预测,到2030年,以下行业将成为中国城镇中产阶层崛起的最大受益者:

一是汽车和电信。到2030年,在交通和通讯方面的消费支出将上升225%,达到2.1万亿美元(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届时,中国车主数量将明显增加,而电信服务和旅游服务的消费支出也将大幅增长。

二是房地产。到2030年,随着收入的增长,人们的住房需求将不断提高,与房屋有关的支出将有可能增加4倍至2.2万亿美元(按购买力平价计算)。

三是教育。到2030年,教育和娱乐方面的消费将增加3.7倍至2.5万亿美元(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的父母将继续在子女教育方面进行大量支出。目前中国居民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相较于经合组织经济体仍偏低。但随着收入的增长,预计国内对教育服务的需求将大幅增加。

四是医疗。到2030年,尽管中国实施了医疗改革,但消费者对药品和医疗服务的消费将增加4倍至1.4万亿美元(按购买力平价计算)。这是因为,一方面随着收入的提高,人们对医疗的需求会不断提升,另一方面是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原因,因此对药品和医疗服务的需求也会相应提升。

4、引入结构性改革平衡经济

报告认为,目前中国政府决心重新平衡经济,引入结构性改革,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和家庭财富增长。如果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人们则无需储蓄大量资金以备不时之需,这将使中国居民的储蓄率降低3.5%。相关措施包括医疗保险:如“城乡重大疾病保险”计划;养老金扩大改革范围以覆盖广大城乡务工人员。

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改革将显著增加中国家庭的财富。相关措施包括,工资待遇:政府提高城镇职工的最低工资标准。此外,金融创新和技术创新将减少商品供应的限制并鼓励新的消费。如电子商务:由于政府大力推动“互联互通”计划,移动互联网服务的普及率较高,这将进一步推动在线交易的增长;消费金融:以日本的经验作为参考,在中国扩大消费信贷,减少居民的预算约束,使得购置耐用品变得更加容易。

报告指出,通过减少过度储蓄、增加消费来实现中国经济的再平衡,是中国政府的战略重点。推动该目标的相关举措包括,医疗和养老制度改革:报告估计中国正在进行养老改革和医疗保险制度的深化发展,将使得防备性储蓄降低3.5个百分点,从而释放出大量资金用于消费。土地改革:允许农民用农村土地使用权换取农业实体的权益,将有助于缩小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从而推动消费进一步增长。城市化:中国政府已经设定了一些城市化目标,这些目标的实现,意味着到2025年,中国城市化比例将达到65%,并由此带来20%的消费增长率。电子商务:目前中国互联网用户已经超过其他任何国家,但中国政府的目标是到2020年,将有85%的人口使用互联网。

报告指出,这些变化的受益者包括汽车、电信、住房、教育、旅游等行业,但客观地说,大多数行业将受益于这种全球需求的新来源。其他益处还包括中国将走上可持续的发展道路,降低对投资的依赖,减少目前正威胁全球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的经济失衡。此外,这些变化可能意味着世界经济增长放缓,中国贸易进口机会减少,以及一些经济体将面临结构调整期。

《沉睡的巨人——中国消费者》研究报告全文:

沉睡的巨人—中国消费者_000001 沉睡的巨人—中国消费者_000002 沉睡的巨人—中国消费者_000003 沉睡的巨人—中国消费者_000004 沉睡的巨人—中国消费者_000005 沉睡的巨人—中国消费者_000006 沉睡的巨人—中国消费者_000007 沉睡的巨人—中国消费者_000008

感谢支持199IT
我们致力为中国互联网研究和咨询及IT行业数据专业人员和决策者提供一个数据共享平台。

要继续访问我们的网站,只需关闭您的广告拦截器并刷新页面。
滚动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