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味如何让我们对亲人产生依恋

迷失的羔羊在茫茫羊海之中也能找到自己的家人;大海间遨游的鲑鱼能准确地回到当初产卵的家。科学家们很早就发现,动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将它们奇妙地联系在一起,但这背后的细胞和分子水平机制仍然尚不明确。近日,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生物学家们已经解开了这些谜团中的关键,这或许能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动物或人类之间的吸引或排斥。该研究发表于8月31日的Neuron期刊上。

在这项长达8年的神经生物学研究中,科学家观察了蝌蚪中,蝌蚪是一种习惯与家族成员一起活动的动物。研究人员将重点放在家族性嗅觉线索或者说亲属气味上。他们揭示了小蝌蚪更愿意与家人一起活动机制。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那些暴露在非家族成员早期形成气味的小蝌蚪也倾向于与产生这种气味的群体一起游动,也就是说对非亲属产生了社交偏好。

图片来源:Neuron

亲缘气味使多巴胺水平上升

研究人员发现,这种现象基于一种名为“神经递质转换”的过程, 该研究的资深作者,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生物学系教授Spitzer首创了这一大脑研究领域,第一作者Dulcis在精神兴奋剂和疾病大脑的背景下又进行了进一步研究。他们发现,多巴胺神经递质在正常家庭亲缘关系中处于较高水平,但在人造气味亲缘或“非亲缘”吸引的情况下切换到了GABA神经递质。

“在相反的条件下有明显的神经递质转换信号,所以现在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神经传递质确实控制着特定的行为,” Dulcis说,“可以想象这对社交偏好和行为有多么重要。我们在人际关系,恋爱,或者对某人的喜好中有先天的反应。许多因素都参与了这一过程,气味就是其中之一。


模式图。图片来源:Cell

两种microRNA参与调控这一过程

接下来,研究人员希望在基因层面上深入理解这种机制如何运作。通过测序,他们找出了两个关键的microRNA,microRNA是一类参与协调基因表达的分子。在筛选数百种可能性后,研究人员发现了microRNA-375和microRNA-200b,这是在吸引和厌恶情绪中控制神经递质转换的关键调节因子,它们影响两种基因——Pax6和Bcl11b的表达,最终控制了蝌蚪的游泳行为。

“社交,不管是同事,家人还是朋友,都有许多决定因素,” Spitzer说,“作为人类,我们是复杂的,我们有多种机制来实现社交,但这种响应嗅觉刺激的社交偏好机制似乎也起了一定作用。”

来自:生物探索

参考资料:

//www.cell.com/neuron/fulltext/S0896-6273(17)30738-9?_returnURL=http%3A%2F%2Flinkinghub.elsevier.com%2Fretrieve%2Fpii%2FS0896627317307389%3Fshowall%3Dtrue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17-08-scents-social-neuroscientists-roots.html

感谢支持199IT
我们致力为中国互联网研究和咨询及IT行业数据专业人员和决策者提供一个数据共享平台。

要继续访问我们的网站,只需关闭您的广告拦截器并刷新页面。
滚动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