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数字音乐付费背后的真正受益者?

谁是数字音乐付费背后的真正受益者?

数字音乐产品上线付费功能的大趋势已不可挡,这背后的真正推动者和受益者不是音乐网站,而是包括环球、索尼和华纳在内联合起来的三大唱片公司。

早在今年3月份,音乐人高晓松就高调宣布,中国数字音乐将于7月1日起全面开启收费化时代。从目前的行业发展动向来看,此预言或将成真。

有业内人士介绍称,包括百度、酷狗、酷我、多米等在内的多家音乐网站都在酝酿各自的产品收费模式。而像QQ音乐、虾米音乐和豆瓣FM也早已布局好了各自的产品收费形态。

除了虾米网想要趁近日力推自己的VIP付费功能而主动发声外,大多数音乐网站对各自的收费模式都不予置评,但正如虾米网总裁王皓所言,在三大唱片公司的压力下,若网站不上线付费服务,或将面临版权终止合作的风险。因此,该趋势已不可逆。

音乐产品上线付费功能不会严重损害用户体验

可数字音乐产品收费真的会极大损害用户体验吗?答案或许并不像很多用户想象的那么悲观。

数字音乐产品上线付费功能并不意味着听歌就要收费。国内音乐产品在设置收费功能时仅针对一些增值的服务,比如高品质歌曲的在线和离线收听、MP3下载等。对于大部分用户日常使用的标准品质在线或离线收听都不会有影响。

以虾米网为例,此前免费的功能依旧免费,包括标准品质的免费在线或离线收听、移动应用中可免费离线30首歌曲,而且这30首指容量,如果用户删掉离线的歌曲,还可以再重新离线新的歌曲至本地。

此外,随着流媒体音乐模式逐渐成为主流,用户对于MP3下载的需求早已开始削弱,能在线或离线收听歌曲已成用户对于音乐产品的消费常态,针对这种收听行为暂都不会纳入收费模式。

音乐网站需探索各自的增值服务模式

对于音乐网站而言,他们面临的真正问题是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增值服务模式。豆瓣FM付费版仅针对高品质和无广告需求的用户。QQ音乐的绿钻收费功能属于比较典型的代表,但该模式的可复制性并不强。

此前,也已有众多文章得出结论称,音乐收费并不能真的解救音乐产品的亏损命运。就像国外的众多音乐产品包括Spotify、Pandora、Rdio在内的基于增值服务收费的音乐产品无一不处于亏损状态。

有数据显示,2012年来自流媒体音乐服务如Spotify、Pandora等的全球收入增长速度几乎是音乐下载服务收入增长速度的5倍。Spotify去年的收入高达8.9亿美元,但即使这样,依然无法实现盈利,因为其中70%的收入都将分成给唱片公司,即音乐版权方。

因此,对于音乐网站而言,收费的产品模式能给它们带来的实际效益并不大。从本质来说,他们并不会轻易让自己成为主动推动音乐付费的主体。

唱片公司推动音乐付费根源:提高版权收入

相比音乐网站,国内唱片公司才是推动音乐付费最积极的群体。因为它们所不满的正是它们在版权分成上的收入过小。

对比国外,国内在音乐版权合作模式上一直显得极其混乱,各类模式混杂,分账透明性缺失,也很容易形成擦边球而逃避各种版权分成。此前有文章写道,百度向三大唱片公司支付的版税就是Spotify的零头。这些唱片公司更不敢对掌握着彩铃推广源头的中国移动(微博)叫板。

也有业内人士透露,一些创业型的数字音乐公司只要每年付打包的十几万元版权费就能拿下一家唱片公司,而某巨头旗下的公司也以创业公司的名义获取该类分成模式。一些音乐网站以广告收入分成加下载分成的模式付版权费,但实际上广告收入的透明性很低,网站获得的实际收益远高于应该交纳的版权费。

所以,推动音乐收费功能的真正意图:唱片公司联手,共同提高各自版权收入。如果能解决此前各家参差不齐的的版权费交付模式,而统一于一种标准的收费规范,不仅大唱片公司得益,小唱片公司也有了收费参照。尤其在基于音乐网站收费的条件下,探讨出一套版权收费标准则更容易。

“唱片业应该联合起来一致对外,这是提高唱片业话语权最有效的手段。”音乐人钟声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的呼声看来终于迎来了希望。

感谢支持199IT
我们致力为中国互联网研究和咨询及IT行业数据专业人员和决策者提供一个数据共享平台。

要继续访问我们的网站,只需关闭您的广告拦截器并刷新页面。
滚动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