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包装食品市场:粮油干货消费特征

内地消费者越来越多认为「要杂食」,即尝试不同的品牌或产品,从而体验更多,还可以获得不同的营养。这一点在购买大米和食用油品种上得到体现,据香港贸发局的一项内地包装食品调查 [1],受访者人均购买2.82种大米,3.95种食用油;消费者购买过「五谷杂粮」的比例也较多。品牌口碑、原料成份、口感口味、有机/绿色天然/无添加是消费者选择粮油/干货的主要考虑因素;70%受访者倾向购买中小包装的粮油产品。

倾向购买多种大米

座谈会中多数受访者表示不会只吃一个品牌的米,会更换不同品牌,他们觉得这样获得的营养更均衡。此外,不少受访者有煮「五谷杂粮」饭的习惯——即个人根据偏好加入五谷杂粮、黑米、玉米、红豆、黄豆、黑豆、番薯、薏米、红枣、桂圆等等。目的是通过「杂粮」的作用使自己更健康。

座谈会中发现消费者认为「要杂食」,这一点在购买的大米品种上得到体现,受访者人均购买2.82种大米。当中「东北大米」以绵实的口感和经过多年广告宣传,更受大众认可,有86%受访者在过去6个月曾经购买,「本地米」(所在地区种植)也是部分受访者其中一个选择,因为人们认为「本地米」会更适合本地人,而且会在这些米收割的季节才买,因为要吃「新鲜的米」。

进口米的占比与之前相比有所上升,除了常见的泰国米(50%受访者表示在过去6个月曾经购买),近年在超市和网络上常见的柬埔寨、越南米也开始出现在中产的餐桌。高收入受访者相对更多购买泰国米、日本米、越南米等进口米。女性相比男性更多购买包装的五谷杂粮。


平均购买过近4种食用油

座谈会受访者反映,随着生活品质提升,家中食用的油品种类也明显增加,消费者会为不同目的使用不同的食用油。最常见的有花生油(用于常规烧菜)、菜油(用于油炸类制作,因为价格相对便宜)及橄榄油(主要用于冷拌类)。虽然橄榄油较贵,但不少座谈会受访者表示已经是家里常备油之一,而问卷调查结果也反映这消费趋势。

调查显示,受访者过去6个月平均购买过3.95种食用油,消费者因不同目的而用不同种类的食用油,而认为橄榄油的购买频率有增加 (相对2至3年前而言) 的比例较其他油品高。高收入受访者相对更多购买橄榄油、山茶油、核桃油、葡萄籽油等较贵价的油品,中等收入受访者则相对更多购买大豆油。

异国风味面食购买率有较大增长

调查显示,受访者过去6个月平均购买过1.78种面食,50%受访者曾购买意大利粉/通心粉,比2013年调查的16%大幅上升,37%曾购买日式拉面/日式乌冬,也较2013年时的11%有较大升幅。

选购粮油食品的考虑因素

调查显示,如果以第一考虑因素比较,品牌口碑、原料成份、口感口味、有机/绿色天然/无添加等,是购买粮油/干货时前3个主要考虑因素。不过,与2013年调查比较,口感口味、价格这两项的关注率显著下降,而对品质认证及包装设计的关注则有所上升。

中小包装粮油产品更受欢迎

「大包装」曾经因为性价比更高而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这几年包装食品变化之一就是「小包装」和「独立包装」的兴起。调查显示81%受访者认同「比起性价比更高的大包装,我更喜欢购买含独立包装的小包装产品,更精致,更卫生」,这种普遍趋势在粮油食品也得到印证,有70%受访者认同更倾向购买中小包装规格的日常食用粮油产品,例如5-10公斤以内的真空包装大米,0.5-1.8公升的瓶装油,当中一线城市似乎更有这趋势。在座谈会中,只有个别受访者提及仍会买编织袋大包装米,而散装米在座谈会里基本没人购买。

附录

调查背景

城市化和收入上升促使中国内地包装食品市场持续增长,内地消费者也愈加看重「食品安全」、「健康饮食」等概念。生活趋向更西化也影响包装食品市场的发展。这些发展可能为香港、国际品牌进驻,或进一步开拓中国内地市场提供了机遇。近年内地经济、社会等环境不断发展,香港贸易发展局继2013年之后再次对包装食品市场进行消费调查,希望追踪和了解消费者对于包装食品的消费行爲、观念和趋势的变化,为港商开拓内地市场提供参考。

包装食品名目繁多,包含范围广,这次调查希望覆盖以下几大类别:奶制品、调味品及酱料、休闲食品、粮油/干货、方便速食(包括冷冻冷藏类)。

研究方法

这次调查于2017年10月,在内地10个城市,向2,400名消费者进行网上问卷访问。在进行问卷访问之前,还分别在上海、武汉、成都3个城市进行了共6场消费者座谈会(每市2场)。座谈会目的是从定性分析,加深了解内地消费者的消费观念。

资料来自:

来源链接:https://ffff.im/Pe-Y

感谢支持199IT
我们致力为中国互联网研究和咨询及IT行业数据专业人员和决策者提供一个数据共享平台。

要继续访问我们的网站,只需关闭您的广告拦截器并刷新页面。
滚动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