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真相:谁的工资涨了,哪的外资跑了?

自08年至今,中国工资上涨备受关注,大批外资因此撤离。中国制造业是否走上下坡路?出口竞争力是否一去不复返?经济增长还能否持续?……种种疑问一一涌起。

然而,在这场争论中,分析多而数据少;给出数据的,则是间接引用的多、原始或一手的少。

所以,本文将绕过媒体,尽量使用原始数据,摘录可靠报告,解析图表背后的图表,新闻背后的新闻。

一、到底谁涨?

1.整体工资在下跌,局部工资在上涨

在中国,大学生就业难与农民工雇工难同时存在,前者是供大于求,后者是供不应求。因此,要理解中国的工资问题,首先要懂得局部聚焦。不同的问题可能相互抵消,整体数据很难说明局部问题。

(来源:世界银行)

比如上图,从整体看,中国的工资水平在下跌。但是,单独看“农民工月收入”,却是正在上涨。因此,用整体数据去分析局部,可能一无所得,下面将进行局部聚焦。

2.局部聚焦一:低端工资 年增20%-30%

(来源:德意志银行,华尔街见闻作者整理)

对比09年前后的最低工资增速,我们将发现,最低工资自2010年加速上调,平均年增速由10%跳到20%,撬动低端工资飞速增长。

现增速在20-30%之间。

3.局部聚焦之二:农民工工资  年增速16-20%

农民工工资在2009年突然加速增长,年增速由5%跳到17%,达1348元。雇用农民工越来越难。

(数据来源:经济学人,John Knight等2010年论文the puzzle of migrant labour shortage and rural labour surplus in China,华尔街见闻作者整理)

根据调研估算,近年来农民工工资增速在16-20%之间。

4.局部聚焦之三:制造业工资  年增速15-20%(人民币计价)20-30%(美元计价)

(数据来源:美国劳工部,华尔街见闻作者整理)

如图所示,制造业工资主要增长在城市地区,其增速由6%发展到17%。乡镇企业部分增速持稳,仍在3-5%之间。因此,大城市制造业的发展正在进入瓶颈。

以人民币计价,估计目前制造业工资正以15-20%的速度增长;若考虑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因素,以美元计价的增速在在20-30%之间。因此,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的确正在减弱。

总结:中国工资上涨是一个局部现象,并非整体。低端工资、农民工工资、制造业工资涨得最快。这三者相互重叠,本质相通,都意味着中国的廉价劳动力正在消失。

二、为什么涨?

1.劳动人口老龄化,供给减少

(数据来源:经济学人,美国统计局)

图中展现了劳动人口的老龄化趋势。一方面,这会造成劳动力绝对数量的减少;另一方面,劳动力的年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当那些主力军由二三十岁变成三四十岁时,他们由无牵无挂的单身汉变成了拖家带口的顶梁柱,由敢闯想拼的小伙子变成了追求安逸的中年人,其工资要求必然提高。这两方面的因素:供求的绝对变化,以及劳动力的心态转变,共同引发工资提高。

2.劳动生产率多年加速提升,工资补偿性增长

从理论上讲,工资应与劳动生产率同步增长。

图中展示了中印两国的劳动生产率对比。

(数据来源:conference board,华尔街见闻作者整理)

2000年至今,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呈指数上涨态势,绝对值已达印度的1.5倍。

2000-2010年,中国生产率年均增速高达10%,是印度增速的2倍。

生产率的加速增长,已经累积了十几年;而工资的加速增长,在近三四年才出现,必然要对之前的亏欠形成补偿。

总结:劳动人口老龄化与生产率的提升,是工资增长的根本原因。至于教育、罢工、最低工资上调等因素,只是根本原因的若干表现。这两个根本原因不会逆转,因此,中国工资上涨的大势,也不会逆转。

三、影响了谁?有谁跑了?

1.低端工资上涨最明显,需要廉价劳动力的行业最受影响

如下图,低于全国平均工资的行业是:建筑业、制造业、批发零售与餐饮业。大部分冲击都将作用于这三个行业,使之成本上涨,利润减薄。

这与今年上半年的行业走势吻合。

(数据来源:德意志银行,CEIC)

2.中国仍是世界最便宜、最适合建工厂的地方之一,欧资企业大部分会留在中国

下面几张图展示了中国的相对劳动成本,仍处于世界最低。再加上中国良好的基础设施水平、相对开放的贸易环境、支持外资的政策环境,短期内,其他国家难以望其项背。

(1)劳动人口、劳动参与率仍是最高

中国与印度有全球最多的适龄劳动人口,但是,中国的劳动参与率是全球最高的,而印度是全球最低。

如下图所示,圆圈的大小代表劳动人口的多少,中国与印度最大。横轴是劳动参与率,中国最大,而印度最小。

(数据来源:美国劳工部)

(2)中国制造业的劳动成本仍为最低。

虽然增长较快,但中国制造业的劳动成本仍不到美国的4%,不到亚洲平均水平的5%。(2009年,以美元计价)。下图即为主要地区制造业的相对劳动成本,中国是图中最低的。

(数据来源:美国劳工部)

虽然越南等周边国家的劳动成本已低于中国。但是,它们既无法提供中国的基础设施、政策环境,也永远无法达到中国的劳动力规模。吸引力仍是有限。

3.美国政府正在推行制造业复兴政策,因此约1/3的美资企业考虑撤离中国。但欧资企业撤离的可能较小。(参见本站文章,外资大撤退)

一方面,它的制造业成本比美国还高,难以像美资一样撤回本国(参见上图);另一方面,中国的成本优势依然明显,留在中国仍属明智。

4.已撤离的美资企业具有两个特点:第一,其产品针对美国本国市场,本土生产更接近消费者,减少运输等成本;如果产品并非针对美国,而是针对全球市场,一般不选择撤离。第二,其产品具有一定技术含量和资本要求,劳动力成本不是最主要的考虑因素;如果产品并无技术含量的,仍是靠劳动成本竞争,一般不选择撤离。

5.两大投资机会正在涌现:其一是中国的消费市场——伴随着工资增长,购买力逐步增强,进驻中国市场,开发相应产品,是中资与外资企业共同的机会;其二是中国的机械购买——劳动力成本上升,将逼迫企业更多地依靠自动化机械,而中国的机械制造仍待发展,这一市场空间巨大。

四、是好还是坏?

1.帮助提振内需

任何经济增长的理想追求,都应该是提高公民福利。以居民消费支撑经济增长,而非以廉价劳力换取外汇储备,才会最得民心、最长久可靠。

当下,债务危机拖累欧洲,短期内,它是奄奄一息,长期内,它将蹒跚而行;财政悬崖影响美国,而QE3渐行渐远,短期内,美国只能缓慢复苏,长期内,其增长潜力有待观望。所以,依靠外需与出口来保证增长,不是长久之计,也已然不再可行。

提振内需,促进居民消费,于经济增长,于国民福祉,都势在必行。而工资的增长,无疑将推进这一改革。

2.促进结构转型

中国制造,还是中国创造?

是做世界工厂,还是当世界智囊?

中国劳动力想以怎样的姿态来工作?中国要以怎样的产业面貌立于世界?

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关键,在于教育、素质与工资。

如果用一句话总结工资上涨的好与坏,恐怕是这句——长痛不如短痛:在短期内,它致使外资撤离;在长期内,它推动中国改变。

(本文选自 华尔街见闻。)

感谢支持199IT
我们致力为中国互联网研究和咨询及IT行业数据专业人员和决策者提供一个数据共享平台。

要继续访问我们的网站,只需关闭您的广告拦截器并刷新页面。
滚动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