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业务发展报告:将呈现四方面发展趋势

20150615094923_5700

自2004年我国首款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诞生起,我国银行理财业务实现了快速发展。截至2014年末,理财业务规模比10年前的2000亿元增长了75倍,银行理财产品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比例达16.78%,已经成为支持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在金融脱媒进一步加剧,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大资管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银行理财产品正在加速转型。2014年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端进一步向基金化净值型产品转型,同时,非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规模占据了主要市场份额,银行理财产品加速转型发展。理财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过30%,占中间业务收入的15%。目前,理财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主要增收项目,理财业务的持续发展优化了银行业务结构和收益结构,推动了银行转型发展。

同时,2014年也是中国银行业理财事业部制改革元年。在银监会指导下,银行理财业务事业部制改革快速推进,现已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14年末,已有453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完成了理财业务事业部制改革,甚至已经开始探索将理财事业部进一步发展为资产管理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深化经济改革以及投资市场工具的不断丰富给银行理财业务投资带来了机遇。商业银行积极参与了国企改革、员工持股计划、国债期货等市场的投资,还通过开展二级市场股票优先受益权投资业务、定向增发配资业务、股票市值管理业务、量化对冲业务等间接带动A股市场估值修复,加速了IPO批量发行进程,促进了直接融资的发展。

展望2015年,面对“大资管”背景下的经营环境和竞争格局变化,商业银行致力于加快资产管理业务转型,并将在业务规模、产品结构调整、支持实体经济、推动国际化发展四个方面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银行理财规模保持高速增长 理财业务成中间业务主增收项

截至2014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发行理财产品19.13万款,同比增长27.53%;银行理财产品余额15.03万亿元,同比增长46.78%;银行业金融机构总共募集资金92.53万亿元,同比增长35.89%。

从理财业务结构看,个人理财仍占据主导地位,全年总募集资金为60.17万亿元,占比65.03%,同比增长31.14%;机构专属理财产品本年度总募集资金额为27.35万亿元,占比29.56%,同比增长51.22%;私人银行理财募集资金5.01万亿元,占总募集金额的5.41%。

从投资规模来看,2014年商业银行投资规模大幅增长,理财业务投资的资产总额为15.05万亿元,其中债券及货币市场工具投资占总投资规模的近50%,中高评级的信用债券是主要投资品种,债权类投资占比超过95%,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比2013年末增长了700亿元。

从对收入贡献度看,理财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过30%,占中间业务收入比为15%,部分银行占比超过35%。理财业务均为中间业务的主要增收项目,理财业务的持续发展优化了银行业务结构和收益结构,推动了银行转型发展。

  非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成主流 互联网理财产品蓄势待发

在利率市场化加速、金融脱媒加剧,以及互联网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各商业银行积极实施转型战略,针对市场需求创新推出净值型产品、理财直接融资工具等多种理财产品。

从收益特征来看,保证收益类产品、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和非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余额分别为1.68万亿元、3.22万亿元和10.12万亿元,占比分别为11.17%、21.46%和67.37%,非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的支数和规模占据了主要市场份额,有力推进了理财产品转型。

在监管政策的引导之下,2014年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在产品端进一步向基金化净值型产品转型,多家银行对产品体系进行了简化,以开放式产品逐步取代期次型产品,同时,净值型产品创新和发行力度加大,创新推出了一系列惠民、益民、亲民的净值型产品。

同时,2014年,经济改革发展和投资市场工具的不断丰富给银行理财业务投资带来了机遇。商业银行参与了国企改革、员工持股计划、国债期货等市场投资。此外,商业银行还通过开展二级市场股票优先受益权投资业务、定向增发配资业务、股票市值管理业务、量化对冲业务等间接带动A股市场估值修复,加速了IPO批量发行进程,促进了直接融资的发展,为实体经济去杠杆、调结构做出了贡献。

此外,除了传统柜面销售渠道外,各家商业银行纷纷推出了互联网理财产品营销平台,上线面向直销银行的理财产品,探索采取互联网方式开展新增客户营销。2014年各家银行共发行了近3000亿元互联网理财产品。

  财富管理“泛资管时代”来临 商业银行竞合其他资产管理机构

2014年,资产管理机构间的合作进一步加强,形成了一个既有竞争,也有融合,蓬勃、多元、互通的大资管格局。据统计,截至2014年末,我国包括银行理财、信托、保险、券商资管、公募基金以及基金子公司在内的资管行业管理资产规模合计达到57.60万亿元,较2013年末增长了44%。其中银行理财规模15.03万亿元,信托管理资产规模13.98万亿元,保险资产规模10.20万亿元,券商资管规模7.97万亿元,基金公司公募规模4.54万亿元,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专户规模5.88万亿元。

银行理财依托和借助信托、保险资管、证券、基金等机构的优势与平台,持续强化了跨界资产配置能力与市场交易能力,非银行资管同业与银行理财跨市场、跨行业、跨品种的合作愈加广泛。主要的合作方式包括银信理财合作、银保理财合作、银证理财合作、银基理财合作、第三方理财业务。

截至2014年末,其中银信理财合作规模约3万亿元,占信托业资管总规模的21.46%;银保理财合作规模约1万亿元,占保险业总规模的10%;银证合作规模达6.16万亿元,约占证券业资管总规模的77.29%;银基合作规模约4万多亿元,约占基金业资管总规模的38.39%。

  有序推动理财事业部制改革 四种模式探索实施路径

2014年是中国银行业理财事业部制改革元年,按照国际通行原则,有序推进事业部改革是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的一项重大顶层设计。根据国务院《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及银监会《关于完善银行理财业务组织管理体系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商业银行按照四项基本要求和五大分离原则积极推进理财事业部改革。

截至2014年末,已有453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完成了理财业务事业部制改革,甚至已经开始探索将理财事业部进一步发展为资产管理公司。截止目前,理财事业部改革采取以下四种模式:一是总行设立资产管理部(一级部),分行设立分部,例如国有银行;二是总行设立资产管理部(一级部),不在分行设立分部,分行仅承担营销职能,例如部分股份制银行;三是总行设立资产管理部(二级部),例如部分农商行,由于理财业务规模较小,在金融市场部下设资产管理二级部统一管理理财业务,代销业务由零售负责;四是总行设立理财业务协调委员会,例如外资银行主要采取这一模式。虽然行际之间存在差异,但各家银行都在自身的组织架构内,结合行内资产管理业务发展要求,搭建了符合监管要求的资产管理业务平台,做到了风险隔离和前、中、后台的隔离。

  银行理财成支持实体经济生力军 为百姓创造逾4410亿元财富

2014年理财产品多样化程度和收益均实现了跨越式增长,银行理财收益率远高于同期CPI,实现了理财客户资产的保值增值,有效维护了投资人利益。2014年银行理财业务为全社会实现投资收益近7000亿元,比2013年增加了2500多亿元,较好地为社会实现了财富创造。其中,为百姓个人直接创造了4410多亿元财富,同比增长38.68%,大大提高了百姓财产性收入,惠及了大众民生。2014年个人用于投资银行理财的资金较上年的45.88万亿元增加了14.29万亿元。银行理财在居民资产配置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经过十余年的蓬勃发展,银行理财已成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14年末,理财资金投资于实体经济的余额超过10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余额近70%,投资模式逐渐由间接过度到直接,银行理财全年为包括实体经济在内的社会机构创造了2490亿元理财收入,同比增长56.6%。并且理财资金投向了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经济发展要求的重点领域,据不完全统计,有超过40%的理财资金投向国家重点领域,有效支撑了国家重点项目建设。

银行理财面临多方挑战 多措并举着手应对

近年来,银行理财丰富了社会的投资渠道,实现了社会财富的持续增长,已成为投资者投资理财的首选工具。但不可否认理财业务在某些网点还存在诸如风险揭示不充分、存单变保单、个别银行工作人员私售理财产品和从业人员专业性较差等问题。与此同时,银行理财业务也面临发展动力、法律主体地位、同业竞争、经营转型等方面的挑战,未来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是强化行业自律。2015年,中国银行业协会理财专业委员会将积极引领会员单位深入贯彻落实理财业务相关监管规定,强化理财业务自律,促进银行理财业务销售行为的规范,并通过中国银行业理财网加大投资者教育,加强理财产品信息披露及风险揭示,推动银行理财业务规范健康发展。

二是加强内控管理。持续完善理财业务组织架构和理财业务内控制度建设,在理财业务纳入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基础上,严格落实“五分离”的监管要求,并加大同业交流,学习借鉴先进同业理财业务事业部改革及合规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同时,加大各类投资交易管理人才的培养,以及理财销售人员的培训力度,不断增强自主投研和资产配置能力,提高从业人员的合规意识。

三是突出产品创新。首先,由预期收益型产品为主向净值型产品为主转变。从固定期限向开放式、从保本向非保本、从预期收益型向净值型转变,实现业务均衡发展。其次,在基础投资品方面引入“资管投行”理念。不仅要被动接受金融市场上的债券、股票等金融产品,还要主动去创设金融工具以融入实体经济。最后,紧密结合互联网发展。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性和开放性,向客户直接推送模块化的资产管理产品、标准化的投资策略以及绩效评估和组合管理工具等。

四是强化风险控制。首先,构建符合银行风险偏好的业务发展策略。把风险偏好融入到资产管理业务发展规划和经营计划中,将风险控制在资本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其次,增强风险的综合管理能力。持续优化风险管理工具、增强风险评估能力,有效控制资产管理业务风险。再次,提高理财产品信息的透明度,并扎实做好对客户的风险提示,依法合规开展理财业务,确保不触发风险底线。

2015年理财业务加速转型 将呈现四方面发展趋势

面对“大资管”背景下的经营环境和竞争格局变化,商业银行致力于加快资产管理业务转型,2015年预计将在业务规模、产品结构调整、支持实体经济和推动国际化发展四个方面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一是业务规模持续扩大。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金融改革的深入推进,未来资产管理行业还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第一,居民财富快速积累为资产管理业务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第二,尚未完成的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为资产管理业务发展创造了空间。由于存款利率上限管制,市场化定价的银行理财、信托等金融产品提供着远高于存款基准利率的收益水平,实际承担着替代存款利率市场化的角色,吸引了大量社会资金。第三,金融市场不断完善为资产管理业务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的构建能够更好的满足投资者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投融资需求,同时也对资产管理业务的广度和深度提出了新要求,将促使金融机构进一步向现代资管机构转型,提高财富管理水平。第四,金融机构转型要求为资产管理业务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金融机构迫切需要通过自身改革转型来应对金融改革深化和监管政策变革,特别是需要将资管业务作为新的业务重点和利润增长点。

二是加速转型结构调整。从产品来看,银行理财产品由保本向非保本、由预期收益类向净值类产品的转化需进一步推进,投资端在保持非标创新和投资优势的基础上向可交易、可估值和信息披露透明的标准化投资转化。从服务模式来看,重点加强对高净值及私人客户的服务,以客户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从以产品销售为主,逐渐过渡到为客户提供财务规划与资产配置方案的全方位资产管理服务模式。从业务定位来看,商业银行将逐步改变目前部分理财业务成为资产负债调节的附属工具、理财产品成为存贷款替代产品的现状,真正向为客户切实提供价值增值的资产管理本源转变,进一步获得相对独立的业务发展地位。

三是持续支持实体经济。第一,继续深化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通过“探索创设以银行理财方式引入股权产品、积极推动以资产证券化(ABS)参与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等多元的、新型银行资管理品牌业务,可有效运用理财资金支持国企改革,丰富居民投资渠道,实现“让改革发展的红利惠及全民”。第二,在中国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积极参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参与企业兼并收购,优化传统行业组织结构、提高传统行业的竞争力。第三,参与创新型企业、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投资。引导金融资源服务科技创新,从而促进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增长动力转变。

四是国际化进程加快。未来随着人民币汇率进入“升值预期减缓、双边波幅扩大”的新常态,以往依靠汇率升值推动境外人民币持有的需求将遭遇一定的瓶颈。借鉴美元、日元、欧元全球化的经验,拓展人民币理财市场的深度和广度,能够促进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人民币、投资人民币,从而实现人民币的投资货币功能,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商业银行将积极抓抢资本项目可兑换先行先试的战略契机,探索创设与人民币挂钩的理财产品,有序吸引持有人民币境外机构、个人通过投资人民币理财产品实现保值增值,从而有效拓宽境外人民币的回流机制、提高人民币“投资货币”吸引力。

文/中国银行业理财业务发展报告编委会

感谢支持199IT
我们致力为中国互联网研究和咨询及IT行业数据专业人员和决策者提供一个数据共享平台。

要继续访问我们的网站,只需关闭您的广告拦截器并刷新页面。
滚动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