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桔子:2022-2023年中国新经济创业投资分析

一、新经济融资交易热度迎来了近 6 年的一个低点

纵观过去十年,中国一级市场经历了高峰期后逐渐进入了相对理性状态,整体投资交易量下降一个台阶。

在大众创业的背景下,2015 到 2017 年是中国一级市场投资交易最活跃的时期,投资处于高频而早期状态,体现出来的是量大、金额相对低。之后数年里,创业公司走向成熟期,单笔金额增加,投资交易虽降低到每年 7000 起左右,但金额多在万亿以上。其中在 2018、2020、2021 年一级市场投资均突破 1 万亿元。

2022 年中国新经济一级市场投资交易事件数量有 5213 起,环比下降了 31%;总金额为 7446 亿元,环比下降了 48%。

在市场趋冷叠加疫情管控严格的 2022 年,一级市场投融资交易量和金额都跌到了自 2017 年来的一个新低点。

二、交易币种上,人民币「挑大梁」,美元融资行情越发冷淡

从交易体量来看,人民币始终是国内一级市场融资的主流币种。

2022 年国内人民币股权融资事件有 4808 起,占比为 92%;美元融资交易事件占比从 2021 的 11.1% 下降到了 7.5%,占比持续减少。

从交易总金额来看,国内人民币和美元融资交易有了明显的分化趋势:2013 到 2014 年,美元交易总金额领先于人民币;2015 年后,人民币交易总金额占比在波动中攀升,达到 80%;而美元交易总金额占比波动下降到 19%。

近年来,本土企业更多愿意接受人民币融资。一方面,芯片、新能源等硬科技投资热潮兴起,人民币基金、国资发挥主要作用,用人民币融资是必然;另一方面,中美贸易战、美股市场环境动荡,使得美元融资交易遭受冲击,行情越发冷淡

三、战略投资事件占比大幅增加,早期投资占比回升

注:早期:种子、天使、A 轮(含 Pre-A、A、A+);成长期:Pre-B 轮、B 轮、B+轮、C 轮、C+轮;中后期:D 轮至上市前的阶段

2013 到 2015 年,A 轮以前的早期投资的数量和在整体的占比不断增加,直至最高占比达到 85%;这一期间正是中国新经济投资蓬勃兴起的时期。

2016 到 2020 年,早期投资占比连续 5 年下滑至 53%,到 2021 年发生逆转,早期投资占比继续增长,2022 年回归 61%,和 2019 年持平。

早期投资的变化可以理解为前一轮以 TMT 为核心的投资走向成熟,开花结果之后,新一轮的以硬科技为代表的投资时代的萌芽。

IT 桔子数据显示,战略投资事件在近十年的占比从微小的 4% 提升到了最高 23%。在 2022 年,战略投资事件有 961 起,在总体中占比 18%,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市场上,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 CVC 参与到股权投资交易中。

2022 年 D 轮后的中后期融资事件仅有 146 起,由于数量少,在总体量中的占比变化幅度极少。每年走到后期阶段获得融资的企业几乎恒定,仅有少数的 3% 获投公司有机会走到这个阶段。

四、2022 年上海投资活跃度连续两年略微领先于北京

近十年,北京地区的创投随着市场整体趋势完整地经历了爆发-繁荣-衰退的阶段。2022 年的「严格进出京」给首都造成较大影响,目前投融资体量回归到了 10 年前左右的水平,融资事件数是巅峰时期的 23.5%,创下了近 9 年的历史新低,正处于「低谷」的状态。

相比北京的「倒深 V」形趋势,上海地区融资事件呈现了相对偏「浅 M」型的发展态势。2021 年上海融资形势增长较好,达到巅峰时期的 75%,2022 年虽回落到 43.4%,但仍连续两年一改此前 8 年的座次排位,小胜北京,跃居全国第一投融资活跃高地。

值得注意的是,2022 年深圳地区的投资事件数高于 2019、2020 年,这与北京、上海截然不同。在硬科技崛起的环境下,深圳有强大的半导体/电子产业链基础,当地企业融资有天然的优势。

从依赖人才、营销创意的互联网创业切换转移到硬件、产业链为核心的「脱虚向实」创业形势之下,北京正在失去其优势。

五、五大热门行业:先进制造/硬科技投资热度领先,医疗投资有降温

近十年来,医疗、硬科技领域一级市场融资交易在整体中的占比稳步提升,从最初的为 9%、7%,进一步上升到了 22%、28%;可以看出,这两大大赛道是比较长期的趋势,并且上升感明显。

细看近两年来,硬科技的投资热度要更高于医疗。在疫情爆发的 2020 年,医疗投资占比迅速提升,且占比高于硬科技;到 2022 年,硬科技投资事件占比为 28%,反超医疗领域的 19%。

企业服务赛道的投资在整体中占比稳定,没有大的波动。

零售消费行业 2022 年相比 2021 年的占比有所下滑。

从数据来看,人工智能行业的融资热度在 2017 年迅速起来,此后 5 年投资相对热门,2022 年有所降温。

在投资总金额上,2022 年融资额百亿元以上的细分领域有 13 个,分别是集成电路、生物技术和制药、汽车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自动/无人驾驶、医疗器械及硬件、机器人、汽车零部件、前沿技术、智能装备、金融综合服务、食品饮料。

其中,集成电路、生物制药和汽车制造的股权投资总额最高,达到了 971.21 亿元、746.53 亿元、718.51 亿元;新能源、新材料在一级市场的融资额也达到了 553.39 亿元、329.85 亿元。

与 2021 年相比,新材料领域在一级市场的融资额增长了 131.38 亿元,增幅达 66%。智能装备领域也获得了 59.73 亿元的增长,增幅 90%。自动驾驶 2022 年融资额虽然同比减少了 52%,但依然拿下了 245.11 亿元。

六、获投公司众生相:2% 公司分走了 2879 亿元,59% 的公司在抢 678 亿元

59% 的获投公司是普通的「大多数」,他们在 2022 年获得一笔数百万元或数千万元的融资,而这些加起来仅占当年所有融资额的 9%。以此类推,39% 的公司获得 1-10 亿元融资,他们拿走了年度融资大蛋糕里的 52%,他们是新经济力量的「中流砥柱」。

2% 的极少数「头部」公司分走了年度融资蛋糕里的另外一大块,占市场总融资的 30%。不过,头部的群体也有在缩水——据统计,2022 年拿到 10 亿元以上风投融资的公司有 110 家,较 2021、2020 年减少了 51%、34%。

其中,能拿到百亿元资金的公司每年凤毛麟角,2022 年也仅有 5 家(2021 年有 9 家),分别是蚂蚁集团拆分的蚂蚁消金、华融湘江银行、广汽埃安、奇瑞控股、豪华电动汽车品牌 BeyonCa 宾理。前两家是金融企业,后 3 家都是汽车/电动汽车整车制造商。

与 2021 年相比,显著的区别在于人工智能和医疗这两大很火的赛道在 2022 年并没有诞生获得百亿元的项目,新能源则是延续了火热趋势,但 2022 年巨额融资项目从新能源的生产厂商转向了新能源整车汽车品牌商

不难发现,获投公司数量的金额区间呈现金字塔结构,底部基数最大;而这些公司对应分到的钱却相应地呈现了「橄榄」的结构,两头小、中间大。

七、近十年国资投资渗透率在逐年实现正向增长

从近十年趋势来看,在一级市场有国资参与的直投事件逐渐呈正增长趋势。国资的渗透率从 2014 年较低的 4% 逐步提升到了 2020 年以后的 10% 以上。近三年疫情环境下,国资参与率明显提升。

近十年,中国一级市场投融资有过高峰和低谷期,但国资是逐渐的、稳定的在提高参与度。

2022 年,国资参与的直接投资交易已占全市场的 15%。

八、2022 年是近 9 年诞生独角兽第二多的年份

从数量分布上看,2014 到 2022 年虽然每年中国新经济新晋独角兽虽然存在一定数量波动,但整体上新晋独角兽总体数量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

2014 年,独角兽概念刚兴起,仅个别公司达到其门槛,此后几年每年新晋数维持在个位数,处于起步阶段;2017 到 2020 年,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成为独角兽,但增长速度略有波动,如 2019 年共有 29 家新晋独角兽,同比下降 29%,而 2020 年新晋独角兽又重新攀升到 48 家;2022 年新晋独角兽数量虽较于 2021 年略有减少,共有 82 家,但仍是近年来新晋独角兽数量第二较多的年份。

2016 年、2018 年、2020 年、2021 年是中国独角兽发展的重要节点,分别新增 16、41、48、98 家独角兽,同比增长在 50% 左右。

在高门槛、动辄十亿元的硬科技投资大热的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拿着高额融资的门票踏入独角兽俱乐部,以至于独角兽的成长速度显著加快。

九、2022 年新经济并购事件和金额双降

IT 桔子数据显示,2022 年中国新经济领域发生并购事件 622 起,较 2021 年减少 114 起,同比减少 15.5%;中国新经济领域全年并购金额 2600 亿,较 2021 年减少超 2000 亿。

经过 2018 年的并购大潮后,2019 年新经济并购活跃度出现小幅度下滑。

自 2019 年起,无论从政策环境还是市场环境,都给了并购市场更多的发展空间。首先政策上,国内资本市场改革力度加大,放宽上市重组条件,支持科创板公司实施并购重组。同时允许符合国家战略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创业板重组上市。另外,近年来随着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进,也使得国资成为新经济领域的重要并购方。

在一系列积极的市场引导下,2021 年新经济领域并购事件增至 736 起,为近十年最高。2022 年在整体经济和政策环境影响下,并购事件再次下滑至 622 起,较 2021 年减少 15.5%。

再从并购金额来看,年并购总额峰值与事件峰值并非完全重合,其中收到部分超大规模个案影响。整体上,2013 年-2017 年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018 年是发生并购事件最多的年份,总并购金额较 2017 年稍有减少,为 5560 亿。2019 年并购总额再次下降至 4011 亿,2020 年回升至 5609 亿,之后 2021 年和 2022 年均呈下降趋势,分别为 4624 亿和 2600 亿。

十、近十年并购整合行业逐渐集中

由上图可以看出,以 2017 年为界,2013 年-2017 年新经济领域并购事件主要集中在游戏、文娱传媒、广告营销领域,且集中度逐年分散。

2018 年-2022 年,传统制造、先进制造、医疗健康及本地生活领域并购发生事件大幅提升,且在当年并购事件中的占比也逐渐提升。以传统制造领域为例,2018 年该领域发生并购事件 70 起,占当年合计并购事件的比例仅为 10.6%,2019 年这一比例增加至 13.4%,2020 年和 2021 年该比例分别为 14.9% 和 17.9%。2022 年,传统制造领域发生并购事件 154 起,占比已经达到 24.8%。

近十年并购事件的行业转化顺应 4G 到 5G 的发展,也符合互联网经济从兴起到兴盛再到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发展轨迹。而从行业门槛角度来看,从游戏、文娱传媒再到先进制造、生物医药,行业准入门槛提升。

十一、近十年被并购公司被并购前绝大多数未融资

从公司被并购之前的发展阶段来看,未融资的企业占比较高,且近几年仍有增高的趋势。2013 年被收购公司未融资占比为 56.9%,之后呈波动上升趋势,到 2022 年这一比例高达 84.6%。

再看在一级市场融资到 D 轮及以后阶段再被收购的公司占比,2013 年占比 1.7%,之后 2014 年升至 2.8%,2015 年降至 2.1%,到 2016 年跌至 1.1%,到 2017 年虽占比再次升高,但也已经达到后几年的顶峰,自 2018 年至 2021 年,占比就在 1% 左右徘徊,到 2022 年,随着未融资公司被收购占比的增加,后期融资占比低至 0.2%。

十二、中国公司更加趋向于境内交易所上市

从上市公司数量来看,2013 年到 2017 年新增上市公司数量呈递增趋势。这一时期中国各行各业发展快速,无论是资本环境还是整体经济环境均处于良好态势,每年有数百家公司敲钟上市。尤其是 2017 年,新增上市公司数量超 500 家,这一年经济发展因素叠加中国证监会审核速度大幅加快,大大加快了公司上市进程。

2018 年受中美贸易摩擦,国内投资、消费需求走弱影响, 中国经济增速逐季放缓。再加上地产、民间金融等受行业政策影响,上市公司数量和募资额双双下降。

2019 年以来,受注册制改革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带动上市公司家数实现量的跃升,此外新设立的科创板和改革后的创业板日益成为「硬科技」和「三创四新」企业的聚集地,因此 2019 年到 2021 年中国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加。与此同时,资本加大对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力度,北交所成立上市也使得募资额也在 2021 年创造了新高,达到 7688 亿元。

2022 年受疫情、中美摩擦等多重因素影响,股市动荡,上市公司数量及募资额双降。2022 年中国新增上市公司数量为 474 家,平均每月有 39.5 家公司上市。尽管 2022 年下半年新增上市公司数量逐步增多,但与 2021 年整体相比,数量上仍有较大差距。

2022 年中国上市公司 IPO 募资额占比中,超 86% 募资额集中分布在 A 股,港股占比达 10.26%,美股仅占 1.31%。

美股募资额减少,原因在于美欧同时加息导致了经济放缓以及股市下挫,导致全球 IPO 市场深受影响,也打击了中国企业赴外上市的信心。同时伴随着美国对中国企业的打压,使得中国赴美上市数量减少。

IT 桔子数据显示,2022 年共有 13 家企业赴美上市,较之前年份相比赴美上市数量大大降低。此外中国经济巨大的体量、较好的韧性以及国内财政货币双宽松政策让市场流动性较为充裕,让 A 股市场在动荡之中充满了机会,从而在全球 IPO 市场中一枝独秀,在数量和筹资额方面均双双领先。

十三、近十年中国 VC/PE 募资趋势:守住 2 万亿大关

回首过去一年,新冠疫情反复延宕,世界经济脆弱性更加突出,地缘政治局势紧张。但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股权投资基金募资依然在大型政策性基金、基建基金以及大额美元基金募资的拉动下,较 2021 年实现微涨,基金募集金额虽有微降,但依然守住了 2 万亿大关。

2022 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募集基金和募集金额均与 2021 年不相上下。据清科私募通及公开数据显示,2022 年中国股权市场募集基金数量为 7061 支,较 2021 年上涨 1.2%。但较之前 2000~3000 支的规模,依然维持高位。

7061 支基金募集金额为 21583 亿元人民币,较 2021 年下滑 2.3%,但较 2020 年上涨 80%。

不容忽视的是,2022 年前 20 名投资机构募资额约达到 2832 亿元,占全年市场募资的 48.3%

来自市场谷底时刻的这份研究报告,试图帮助关注中国创业投资的你,在数据中看到大形势、小变化,以期启发更多的思考。

感谢支持199IT
我们致力为中国互联网研究和咨询及IT行业数据专业人员和决策者提供一个数据共享平台。

要继续访问我们的网站,只需关闭您的广告拦截器并刷新页面。
滚动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