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子刊:做噩梦每周≥1次,痴呆症风险增加120%!

做梦,真的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在梦里,我们可以成为拯救世界的超人,可以乘着时间机器穿越到过去或未来, 还可以实现很多遥不可及的梦想。上述说的都是美梦,人们时常也会做一些令人惊醒的噩梦,比如考试零分、飞机失事、被困迷宫等等。当然,还有不少人一夜无梦,睁眼即天亮。

周公解梦到弗洛伊德《梦的解析》,人类从未停下过解梦的脚步。毕竟,人的一生至少要做10万个梦,换算下来,一生做梦的时间累计长达6年!不过,这些美梦或噩梦到底意味着什么?和身体健康又有着怎样的关联呢?

近日,柳叶刀子刊《eClinicalMedicine》上刊登的Distressing dreams, cognitive decline, and risk of dementia: A prospective study of three population-based cohorts基于三个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了噩梦与认知能力下降之间的关联:较高频率的噩梦(每周1次及以上),与中年认知能力下降的风险提高近3倍、老年罹患痴呆症的可能性增加120%

如果你经常、几乎每周都做噩梦,排除最近没做亏心事儿的情况下,最好提前做痴呆预防准备,比如坚持以下5种健康生活方式(上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eclinm.2022.101640

研究者从美国中年(MIDUS)研究、骨质疏松性骨折(SOF)研究、男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研究(MrOS)三个前瞻性队列中收集到605名中年人(平均50.3岁)和2600名老年人(平均82.9岁),并对他们进行了最长达13年的随访。这些参与者在入组时均很健康,没有出现认知异常的状况。 

在整个队列中,经常做噩梦并非常见,仅有6%左右的人报告一周至少做一次噩梦(中年6.0%,老年6.9%),而绝大多数(77%)的参与者在接受调查的前一个月中没做过令人痛苦的梦。与后者相比,前者往往更抑郁和焦虑,出现睡眠问题的概率更大,自我评估的身体健康状况也更差。不过,在基线时,不同组间的认知功能没有差异。

随访期间,14.9%的中年参与者出现了认知功能下降的现象。果不其然,经常做噩梦与认知功能下降之间的确存在显著关联,即在完全调整模型(调整了年龄、性别、睡眠情况、精神状态等因素)中,较高频率的噩梦与较高的认知衰退风险呈显著线性相关(p=0.016)。

 具体来说,与几乎不做噩梦的相比,每周做噩梦≥1次的参与者出现认知能力下降的风险是前者的3.99倍!两者差异相当之大! 

中年队列中噩梦频率与认知能力下降之间的关联

在老年队列中,这种噩梦与认知衰退之间的联系被进一步放大,较高的噩梦频率与更高的痴呆症发病风险之间的正相关性更为显著(p<0.001)!每周做噩梦次数≥1次的老年人,罹患痴呆症的风险比不做噩梦的增加121%p=0·002)。

有意思的是,这种关联在男性中更强。以老年队列为例,与不做噩梦的相比,经常做噩梦的老年男性罹患痴呆的风险是前者的5倍!而在女性中,该风险仅增加41%

老年队列中噩梦频率与认知能力下降之间的关联 

经常做噩梦与认知能力下降、罹患痴呆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可见,梦境极有可能作为身体健康状态的直接反映。

来自伯明翰大学人类大脑健康中心的Abidemi Otaiku博士强调,事实上,中年时期能判断痴呆症风险的指标很少。而本研究证实,检测噩梦频率或是一种识别出罹患痴呆的高风险人群的有效方法,有助于医生提前制定医疗策略,预防和延缓痴呆症的发生。

无独有偶。此前,同样发表在柳叶刀子刊上的一项研究,经过长达7年多的随访,亦发现噩梦与帕金森之间的关联:频繁做噩梦的参与者,罹患帕金森的风险是普通人的2倍! 

因此,解梦并非玄学。在中老年人中,噩梦很可能是某些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征兆,尽早针对噩梦进行治疗或有助预防帕金森、痴呆症的发生。时常留意你的梦,说不定那是身体向你发出的警告 

参考资料:

https://doi.org/10.1016/j.eclinm.2022.101640

撰文 | Swagpp

编辑 | Swagpp

来源|梅斯医学

来自: 生物谷 

更多阅读:

感谢支持199IT
我们致力为中国互联网研究和咨询及IT行业数据专业人员和决策者提供一个数据共享平台。

要继续访问我们的网站,只需关闭您的广告拦截器并刷新页面。
滚动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