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洞见 —— 杭州有多大

最近有关杭州主城区扩容的话题在网络上发酵。争议来自 8 15 日公示的《杭州市总体城市设计(补充完善)(草案)》中的一张市域风貌格局图。图中标注了主城区范围,新纳入了未来科技城、钱江世纪城等地区,引起了关于主城区扩容的热烈讨论。虽然更新版本删除了主城区的标注,但网上讨论依然激烈。之所以会引起如此热烈的反响,是因为划入主城区就相当于进入了杭州的核心区,可能会影响市民和地产商最关心的住房政策(特别是限购政策)、中小学招生政策。毕竟当年临安撤县设区仅半年房价翻倍还历历在目。

▲ 两版总体城市设计中的市域风貌格局图

(图片来源:《杭州市总体城市设计(补充完善)(草案)》)

但在很多老杭州人的眼里,杭州就是上城、下城、西湖、江干、拱墅这 5 个区(行政区划调整前)。住在桐庐市民一般认为自己是桐庐人,住在建德的市民一般认为自己是建德人,在临安的市民一般认为自己是临安人,好像杭州是另一个城市。

我国的城市有两个概念,一个是广义的城市,即市域,由城市下辖的各个区县组成,从这个意义上讲,桐庐、建德、临安其实也属于杭州。另一个是狭义的城市,是指以市政府驻地为核心的连片建成地区,是一个与周边县城相对分离的、相对独立的城市地域。正是由于市域范围内的各个城市在历史上是相对独立发展而形成的,住在桐庐、建德、临安的市民和住在上城区、拱墅区、西湖区的市民对杭州的认同产生了差异。 

▲ 老杭州人眼中的杭州

(图片来源:拱墅发布)

▲ 临安人眼中的杭州

(图片来源:拱墅发布)

▲ 桐庐人眼中的杭州

(图片来源:拱墅发布)

杭州城区有多大?这一问题由来已久,早在 1990 年代,为解决城镇人口统计口径的问题,周一星教授就提出了城镇实体地域的概念,依据城市建设用地和人口判断城镇实体地域的范围。2000 年代宋小冬教授以上海为例对不同精度的城镇实体地域识别做了实证。2021 年自然资源部发布《城区范围确定规程》,官方层面正式确立了城区实体地域范围确定的技术方法。

2021 年公示的《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年)(草案)》中提出了一核九星的市域空间结构,其中一核是指城市核心区,包括上城、拱墅、西湖 3 个市辖区,可以理解为规划的城区实体地域(至 2035 年以市政府驻地为核心的发展空间)。2022 年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官网发布《规划引领向未来》一文,将滨江区、未来科技城(余杭区东部)、下沙(钱塘区西部)等地区也纳入城市核心区。事实上,这些地区无论是城市建设用地还是日常生产生活已经与上城、拱墅、西湖 3 个市辖区紧密相连。

▲ 2021 年总规公示版 “一核九星” 空间结构

(图片来源于《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年)草案》)

▲ 2022 年调整后的市域空间结构

(图片来源: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规划引领向未来》)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建设用地由老城区向外扩张与郊区甚至与周边区县连绵成片已经是国内大城市的普遍现象。杭州除上述划入城市核心区的地区外,临平、萧山部分地区从城市建设用地来看也已经与 3 个市辖区连在了一起。随着地铁开通,未来科技城、下沙、乔司、奥体这些地区的居民越来越认同自己就是住在杭州核心区。行政区划调整前的六区就是杭州核心区的认识正逐渐模糊。

当前,杭州以市政府驻地为核心的连片建成地区已达东西约 60 公里、南北约 50 公里,但基于通勤可达的城区范围应该是有限的。这与交通工具 30 分钟可达距离有关:马车时代城市往往被局限在 2 公里半径范围内、电车时代城市范围可以拓展到 10 公里半径,汽车时代城市范围可以拓展到 30 公里半径,地铁时代城市范围则更大。如经常拿来和国内大城市对标的东京都,地铁覆盖全域 2188 平方公里范围,每天有约 800 万人往返于市中心与周边地区。

因此,虽然依据《城区范围确定规程》,建设用地和设施角度的杭州城区范围是明确的。但我们仍然希望关注城市中的人,从通勤角度找出杭州城区。

▲ 杭州建设用地扩张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 杭州城区实体地域范围

(图片来源:黄玫, 张敏, 张兵, 等.“城区范围” 概念解析及其确定方法探讨——以 115 个城市为实践对象 [J]. 城市规划, 2022,46(05):17-26.)

杭州自1990 年代确立13 个区县的格局以来,至2021 年区县边界都没有调整,六区(上城、下城、西湖、江干、拱墅、滨江)的管理沿用了20 多年。因此,我们就以这6 个市辖区(下文简称原六区)为基础,做两方面分析,分别是在原六区工作的居民的通勤范围和在原六区居住的居民的通勤范围,分析原六区范围内工作的居民是否仍然在这一范围内居住,原六区范围内居住的居民是否仍然在这一范围内工作。如果不是,我们要将范围扩大到多大才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城市地域。

我们使用智慧足迹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2021 年10 月在杭州出现过的联通用户数据,识别出居住地和工作地,建立250 米网格单元的通勤表,从中筛选数据做分析。

在原六区工作的居民只有70% 住在原六区,而有约38 万居民住到了外围的未来科技城、下沙、乔司、崇贤、奥体这些地区。住在原六区的居民只有87% 在原六区工作,而有约13 万居民前往外围的未来科技城和奥体等地工作。说明以原六区已经不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城市地域了。

▲ 在原六区工作的居民的居住地分布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 住在原六区的居民的工作地分布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我们使用通勤圈识别的方法画出在原六区工作的居民的居住密度等值线,每条等值线围合的范围表示前往原六区范围内工作的人的密度,逐一计算住在每条等值线围合范围内的居民前往原六区工作的人数比例,找到 98% 这条等值线作为原六区的就业活动影响范围。这个范围超出了原六区范围。西部沿地铁线延伸至余杭区的南湖公园,在青山湖科技城、临安区政府驻地形成两片飞地;南部沿地铁线延伸至富阳区的银湖板块,在富阳区政府驻地形成飞地;东南部沿地铁线延伸至萧山城区;北部沿地铁线延伸至临平区的经开区,余杭区的良渚和仁和街道。西部虽然在大江东有飞地但并不连绵。

▲ 原六区就业活动影响范围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使用同样的方法画出住在原六区的居民的就业密度等值线,逐一计算在每条等值线围合范围内工作的居民到原六区居住的人数比例,以98% 为标准作为原六区居住活动影响范围。这个范围略小于就业活动影响范围,但仍然超出了原六区范围。

▲ 原六区居住活动影响范围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为便于管理和统计,以社区为空间单元,以影响范围覆盖社区 30% 以上面积为标准,分别筛选出原六区就业、居住活动影响的社区,并将两者合并得到通勤视角的杭州城区范围。这一范围面积 1311km²(东西约 50 公里、南北约 45 公里),包括 987 个社区,是原六区面积(708km²)的 1.9 倍。在 1311km² 的城区内,96% 的居民的居住、工作都能在内部平衡,相比于原六区 70%、87% 的平衡率,更加接近一个独立的城市地域。

▲ 核心建成区识别结果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从卫星图上可以看到,核心建成区内、原六区外的地区已经是连片开发的城市地区。

我们将通勤视角的城区范围和建设用地与设施视角的城区范围叠加后发现,虽然两者面积相似(后者比前者大了 83 km²),但形态有较大差异,后者更加分散。临安城区、萧山城区、富阳城区、钱塘区东部等地虽然城市建设用地和设施连绵,但并未进入原六区的紧密通勤范围。说明即便建设用地连绵,人的通勤范围还是有限的。

▲ 不同视角下的城区范围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2021 年末杭州常住人口突破 1200 万,较 2020 年末增加 23.9 万人,增量高居长三角第一。人口涌入的同时城市建设用地高速扩张,从老城区向外形成东西约 60 公里、南北约 50 公里的连绵建成区,地铁线路拉大了城市骨架,将萧山城区、临平城区、余杭区未来科技城等外围地区接入日常通勤可达范围。当前,以原六区限定的城市边界逐渐模糊。

我们通过居民通勤范围的分析、职住平衡率核算,找出了一个比原六区范围更大的 1311km² 的城区,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城市地域,这个地域比依据城市建设用地与设施识别的城区范围更加紧凑。希望通过我们的分析能有助于解答狭义的杭州有多大。

*本文是大数据与空间创新实验室自发开展的研究,不代表任何官方观点

资料来源:

手机信令数据来源于联通智慧足迹科技有限公司的 DasS 平台,采集时间为 2021 年 10 月。

建设用地数据根据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刘良云团队制作的不透水面数据绘制。

来自: 智慧足迹大数据

感谢支持199IT
我们致力为中国互联网研究和咨询及IT行业数据专业人员和决策者提供一个数据共享平台。

要继续访问我们的网站,只需关闭您的广告拦截器并刷新页面。
滚动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