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互联网遭遇经济学:“规模经济即服务”正在成形

注:本文作者Jon Evans,此文是他和Box CEO Aaron Levie在Twitter上互动时受启发所得。

被 Facebook 以 7 亿美元收购时,Instagram 的雇员不过 12 人,而它所有的数据计算都是借助 AWS 完成的;全球芯片销售数量超过 350 亿枚的 ARM 公司,员工也仅有 2300 个,ARM 自己并不制造芯片,却通过出售其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给苹果这样的大公司,得以卖出遍布海内外的芯片产品,而苹果又把其实际的生产外包给 TSMC 这样的半导体代工企业。

这一行业现象表现在巴菲特倡导的投资理念中,就是投资那些已经形成规模经济的企业。所谓的规模经济(economics of scale),是说“当企业的产量规模达到一定水平后,由于各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产生了 1+1>2 的效应,平均成本呈现下降趋势”(来源:百度百科)。具象点解释,即当你生产 100 个芯片时,每个芯片的成本是 1 美元,但当你生产 100 万个芯片时,每个芯片的成本却降为 1 美分的时候,你就形成了规模经济。

而随着互联网服务的拓展,科技水平的提升,以前被固守的、只向大公司开放的产业能力(比如富士康于苹果),逐渐开始向世界开放。Amazon、微软、Google 和 OpenStack 正迫不及待地将其规模经济优势作为服务出售。富士康在电子工业方面做的事情同样符合这一趋势。那么,当这种趋势向其它诸如家居、汽车、装修、零售这些领域拓展时会发生什么呢?

我先不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大家可以从 Intel 和 ARM 的对照中获得些启示。作为拥有设计和制造能力的巨头,Intel 几乎在其提供的所有服务方面都身体力行,自己设计,自己制造。相反,ARM 却专注于它们最擅长的领域,只做好设计,然后把设计卖给其他公司。尽管我很佩服 Intel,但我觉得以 ARM 为代表的企业不可避免地将成为未来的主流。

于是,Paul Graham 抛出了一个问题:“那作为个体,是不是在我分享一个资源之前,我首先得拥有某些资源呢?”

我对此的回答是,未来将不再有“个人财产所有权”这一概念。“所有权”概念在我眼中看来,是降低资源分配效率的罪魁祸首。换句话说,或许以后每个人都不再拥有私家车,当他们要用车的时,只需要向一个调度中心提交申请就可以了。

这周 Casy B. Mulligan 在其 NYT 的专栏中说,一旦无人驾驶的汽车流行起来,道路上的汽车将越来越多。我觉得 Mulligan 正是在所有权概念上犯了线性思维的错误。如果无人驾驶的汽车增多了,未来人们就不必再去学开车技术,换言之,我们不再需要私有一辆汽车。如今很多人买车的动因,是想避免着急用车的时候(比如赶飞机)打不到车或者没有公共交通工具可以使用。但只要分配问题可以解决,无人驾驶汽车能在你需要的时候五分钟内到达你的出发地,你就不再需要私家车了。

目前来说,巨头(AWS、富士康等)和个人(Airbnb)等都在朝着共享资源的方向走,换言之,规模经济即服务(Economies of scale as a service)正在成形。哪怕在某些领域中巨头的势力仍然难以动摇,但规模经济即服务的浪潮席卷世界也不过是时间问题了。

文章来自:36kr

感谢支持199IT
我们致力为中国互联网研究和咨询及IT行业数据专业人员和决策者提供一个数据共享平台。

要继续访问我们的网站,只需关闭您的广告拦截器并刷新页面。
滚动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