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研究院: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

在IT时代,IBM提出“智慧城市”,以“信息化解决方案”为驱动力促进城市发展,智慧城市是以有限资源、集中式治理、解决城市优先级最高的少数问题。通常采用集中化的资源、思维模式、技术来解决城市中少数集中的问题,掌控在少数精英部门机构中,通过信息化产品、小数据实现城市的 “集中式”管理 ,从城市上层管理者出发,强调人为控制。

在DT时代,阿里巴巴、蚂蚁金服、微博推出“DT城市”,DT城市是以海量社会资源、生态化治理、解决每一位市民、每一个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开创性地采用分布式的资源、思维模式、技术来解决城市中每一个市民、每一个企业遇到的难题,充分发挥社会化力量与智慧,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先技术,从市民、企业等城市服务对象出发,以激活数据资源、社会化赋能,充分利用政府、传统服务业、互联网企业的各自优势,用社会的创新力量解决社会的问题,实现 “分布式”运营、”数据化”创新、”生态化”治理。

从“智慧城市”升级到“DT城市”,必须以“大数据创新”和“互联网平台”为城市赋能,帮助“IT智慧”升维到“DT智慧”。

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金服、微博共同探索适合中国的DT城市生态,用“智能服务指数”来指引城市创新发展。

从IT到DT的城市服务

以控制为出发点的IT时代,正在走向激活生产力为目的DT时代。DT城市,是以“云网端”为城市新型基础设施,以大数据为城市新型生产资料,以数据驱动的人机智能[1]为城市服务中枢大脑和创新经济引擎。“智能服务”即通过“DT城市”创新思想,逐步实现城市服务的在线化、平台化、数据化、智能化,是DT时代中国城市群现代化发展的新方向。DT时代的快速到来,在城市经济体转型升级过程中已经初步展示出广阔无边的巨大潜力,以及一个令人心仪的美好未来。
城市是国家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研究表明,在2014年,全球TOP 300的大城市创造了将近一半的全球经济(47%的世界经济产值和40% 的全球经济增长),而这一重大价值仅由占世界五分之一(20%)的城市人口创造。城市经济体的持续发展,是国家经济繁荣的重要保障。

我国未来20年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

从1949年我国城市化(10.64%)开始起步,长期发展较慢;从1998年(30.4%)至今(52.28%)加速发展,城市人口规模快速膨胀,城市数量增多,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服务业)主导区域经济和社会生活发展,预计未来20年我国将处于城市化加速进程,全球增长最快的城市集中在中国。

 “互联网+”成为我国城市经济新常态
截止2015年6月,中国72.1%的网民(约4.82亿)是城市居民,城市网民覆盖率约为64.4%,网民需求决定服务供给,中国城市智能服务能够直接惠及接近5亿城市上网人口的日常生活。如何充分利用DT思想创新城市生态,帮助城市经济体升维,突破发展瓶颈(工作岗位、居住空间、配套服务、自然环境等),成为中国城市中长期的时代机遇与挑战。
 

 “DT城市”以人为本,以服务为核心

我国城市是居民、企业和其他组织开展各类经济社会活动的载体,也是政府面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载体。DT时代的商业活动将城市的地理空间与信息空间合二为一,以“网”经“商”,以“业”兴“城”,大力发展以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的政务、医疗、健康、养老、教育、社会保障等城市服务,催生网上商店、移动支付、网络租车、社区服务、文化旅游等“衣食住行游购娱”的便民服务新业态,成为创新政府服务模式、增加政民互动的新途径,成为激发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力。

 “智能服务”是DT时代的“三民城市”的发展新方向

打造“智能服务体系”,应重点把握城市建设的三个主体方向:政务服务、便民服务、基础服务。政务服务实现“C2G”治理模式(Citizen to Government),坚持以“服务对象”的需求为政务服务中心,打造“为民城市”。便民服务实现“一体化”保障模式,坚持为所有城市居民提供O2O、门对门、全生命周期的“淘宝式”综合服务,打造“便民城市”。基础服务实现“平台+端”运营模式,坚持以“云网端”为服务平台,运营“DT城市”新型生态,帮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活“共享经济”,打造“助民城市”。
 

 “DT城市”进程推动“智能服务指数体系”不断演进

城市智能服务指数体系包括政务服务指数(A)、便民服务指数(B)、基础服务指数(C),由3个一级指数,以及9个二级指标、数十个三级指标构成。其中,政务服务指标由传播力(A1)、服务力(A2)、互动力(A3)3个二级指标组成;便民服务指标由公共缴费服务(B1)、公共民生服务(B2)、商业消费服务(B3)3个二级指标组成;基础服务指标由保障能力(C1)、云服务能力(C2)、云应用能力(C3)3个二级指标组成。
 

“DT城市”发展路径包括互联网化、云平台化、大数据化、智能化

智能服务建设和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可以把“DT城市”建设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触网城市(0-24分)、平台城市(25-49分)、数据城市(50-79分)、智能城市(80-100分)。每个城市经历“互联网+”(信息上网)、“移动互联网+”(平台上云)、“大数据+”(数据服务)、“物联网+人工智能”(智能运营)逐步具备DT时代的发展能力与创新服务空间。

 

沿海超级城市群领跑,中部城市群快速发展

中国城市智能服务指数平均分为34,处于“平台城市”的中期,“触网城市”8个,“平台城市”18个,“数据城市”5个,“智能城市”0个,浙江、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分别处于前五位,多数智能服务领先的城市集中在沿海地区,尤其是环渤海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中国这三大超级城市群,在“DT城市”发展方面遥遥领先,而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具有较大成长潜力。各区域“DT城市”发展的起步基础不同,其中信息化能力、电子商务能力、总体经济实力(GDP)对城市智能服务成熟度存在较大影响。“DT城市”平台逐步发展成熟后,城市智能服务建设、发展空间巨大。

 

中东部城市利用“互联网+”改造“政务服务”

江苏省政务服务能力位居首位,从地域分布上看,浙江省开设政务微博最多,为7268个,江苏、河南、广东紧随其后。同时,四川、山东、北京等地也处在较高位。从总体上看,中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地区的政务服务能力较强,而西部大部分地区偏弱。但是,四川、甘肃、新疆等少数西部省份的政务服务指标也超过了部分中东部省份,这种现象与当地政府对互联网应用创新(例如政务微博)的重视程度有关。经过多年耕耘之后,综合影响力在一定程度已呈现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马太效应”,主流话语权向政务微博大v集中化趋势明显,开始呈现“金字塔”结构。

东部城市引领“便民服务”创新

城市便民服务得分排名前十的依次为:浙江、上海、北京、山东、湖北、江苏、广东、河南、重庆和福建。31个省市自治区行政区便民服务得分平均值为29.1,其中有12个在平均水平之上。东部地区城市平均分最高,各地区城市便民服务DT发展进程差异较大,尤其是在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便民服务较为落后,有待提升。“便民服务”站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的风口中,充分发挥“DT服务业”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精益优化和集约作用,将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运营基础和创新模式的经济发展“新业态”。

 

超大型城市与中型城市争相构筑“DT基础服务”

综合评估全国各省份的“DT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在机制体制保障、平台保障、应用上云、数据共享、服务上网,以及公有云应用情况等各个方面的因素。排名前十的城市包括北上广这样的超大型城市,和山东、浙江、福建、江苏等地沿海城市,这些城市的共同特点是经济发达、信息化基础扎实;同时,贵州、河南、重庆也成功晋级前十强,与当地中高层领导重视“DT平台”建设与运营有关。超大型城市存在城市基础设施体量巨大、架构复杂等挑战,中型城市的历史遗留包袱较小,更容易在全局创新、取得明显成效。持续发展弹性灵活、领先可靠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实现城市服务的互联网化、大数据化、电商服务化,将为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便捷、高效的生活体验与创业环境。

 

杭州树立浙江省“DT城市”标杆

浙江省11个地市的城市智能服务发展各具特色,杭州市政务服务、便民服务和基础服务三项指标均居全省前列;宁波、温州、绍兴单项排名均在浙江省前5位;嘉兴和湖州总体排名中游偏上,但个别排名落后,如嘉兴在“便民服务”指标上处于第8位,湖州在“基础服务”指标上排在全省最后11名;综合指数排名靠后的地市也有亮点,如衢州市的“基础服务”位列全省第3名,金华、台州的“便民服务”分别位列第5、6名。随着浙江各地市全面接入“城市服务”,市民通过阿里云上以微博、支付宝为核心的移动终端享有更贴心、高效、便捷的“政务到厅服务”、“便民到家服务”,医疗、出行、就业、上学、餐饮等诸多民生领域的问题变得容易解决,人们生活的质量和幸福指数得到大幅度提升,居民的满意度更高,从“平安浙江”逐步跨越到“幸福浙江”。


城市智能服务,“DT化”升维

我国城市在“DT化”的演进中,一站式智能服务向移动化、云端化、数据化、信用化、市场化发展,尤其需要依托互联网技术群,加快构建城市信息经济新基础设施,大力推进城市服务数据化进程,加快政府数据云端化,建立城市数据开放制度,建设统一的政务数据开放平台,建立城市数据官制度[2]和企业首席数据官[3]制度,鼓励数据社会化开发利用,形成丰富的城市服务创新浪潮和应用市场,坚持以市场化思路政企合作共同推进城市智能服务,通过统筹规划、组织机构保障、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保障,全面强化DT时代的城市智能服务保障能力建设。
基于领先可靠的技术、清晰的发展路径,DT城市将重构“智慧城市”。

来源:阿里研究院

感谢支持199IT
我们致力为中国互联网研究和咨询及IT行业数据专业人员和决策者提供一个数据共享平台。

要继续访问我们的网站,只需关闭您的广告拦截器并刷新页面。
滚动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