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研究院:2022中国旅游集团化发展报告

2022年,我们正面临中国旅游史上最黑暗的时刻。旅游企业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积极进行自身升级与优化,加速产业创新,党和国家也坚定推行助企纾困政策,国家同旅游企业、人民群众同舟共济,共同探索行业生存新举措。12月12日,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政策促进、产业创新与旅游复苏——中国旅游集团化发展报告2022》,围绕旅游经济形势与产业竞争格局、政策促进与企业纾困、产业创新与旅游复苏等方面分享了观点。

一、旅游经济形势与产业竞争格局

历时三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导致旅游市场全面收缩,高频的都市休闲和近程旅游支撑了旅游的基本盘。2022年可以说是过去三年疫情受疫情影响最深、旅游市场景气最弱的一年。这三年入境、出境和国内三大旅游市场全面收缩,国内旅游市场2022年前三季度同比国内旅游总人次和国内旅游总收入,分别都只恢复到2019年同期末46%和40%。疫情后旅游业呈现底部较深、右侧上升波动趋缓的U形走势,整体上仍然处于深度萧条转向波动复苏的阶段。

而广东、江苏、山东、河南、四川、湖南、湖北、河北、浙江、安徽传统的客源地和人口大省,有着本地游客和内生消费的支撑,游客接待量居前,也是市场复苏和产业振兴的稳定的市场基础。

旅游产业景气仍然处于下行探底通道,文旅融合、科技创新和更加精准的助企纾困政策,构筑了旅游业复苏向上的基本盘。今年以来旅游市场景气仍然处于下行探底的通道,企业家信心持续受创,旅游投资和运营指数尙未走出低部盘整期。前三季度旅游企业的信心指数虽然仍然在荣枯线下,但同比有所提升。其中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的获得感还是普遍不足。

越来越多有创新意识的市场主体,开始成为本地市场的供应商,越来越多的旅游企业寻求轻资产运营,并且取得可喜进展。休闲空间和旅游业态在整合重生,科技创新和现代制造业都在直接或者间接介入到产品的研发和场景营造的过程中。艺术创作和演出团体深度介入旅游经济体系,在丰富优秀文艺作品和优质旅游产品供给的同时,极大拓展了旅游投资和业态创新的现实空间,生动诠释了当代旅游发展“从戏剧场到菜市场,重新发现旅行的美好”和主客共享美好生活新空间。

面对从业人员流失、资金流动性不足的现实困境,产品创新与灵活就业成为旅游业自救的新路径。2022年是疫情以来旅游企业的亏损最为严重的一年。旅游集团开始重视文化引领、科技创新、融合发展,以增量投资带动存量优化。通过设备设施的更新改造、旅游产品的迭代升级为后续旅游市场的全面恢复蓄力。我国旅游企业就业人数下降明显,旅游人才流失严重。平台用工、众包用工、社群经济就业、共享用工等新就业形态也在为旅游人员提供灵活就业的主要途径。

逆境中的企业家信心持续转化为迎难而上的决心和推动旅游业创新发展的动能,在沧海横流中彰显英雄本色。从当前的旅游意愿、企业信心、产业景气监测指标及访谈报告看,当前包括投资不足、复工不复业,企业倒闭和员工失业等一系列综合风险仍在积聚。旅游业是经济属性强、市场程度高的产业,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只有锚定旅游新需求,产业培育新动能,才能以产品研发、业态创新和系统化的改革来推动旅游的韧性复苏和可持续发展。基于当前渐进开放的疫情防控政策,目前国内旅游进入上升通道,出入境旅游有望进入渐进式、结构式的复苏过程,商务、留学、科技、教育和探亲访友市场将率先重启。

二、政策促进与企业纾困

国家政策这三年来一直在托底保稳促复苏。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国家共发布了相关文件110份,今年以来发布的文件数量远超前两年。稳市场主体是 2020 年政策托底的关键目标,保就业是 2021 年政策稳定的主要目标,稳岗、扩岗、社会保险、人员培训这些字样在政策文件里面频现。扩消费是 2022 年政策托举的重要支撑,消费券、消费业态、营销宣传、零售、产业链、科技赋能等含着希望的词汇都为旅游业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信心。

地方制度在不断创新、优化环境,为旅游业促新赋能。中国旅游研究院针对助企纾困的政策在企业当中进行深度调研和政策评估,从调研结果来看,政府出台配套措施、厅局指导具体的地区,该地旅游企业的获得感越强。比如广东省统一解读和指导纾困政策,得到了旅游企业很好的反馈,多地景区免门票的政策得到很多旅游企业的正向反馈。与此同时,地方政府还有一系列的务实举措,如开展区域性的重大活动,扩大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投资,这些都是地方政府帮助市场主体的务实举措。近期湖南省开展首届旅发大会发布了文旅产业投融资项目,重点项目六千亿元,重大项目超一千亿元,文旅产业投融资的放款签约额达到近350亿元。

文化和旅游部门的行政作为也在促复苏。疫情发生以来,文化和旅游部一直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影响。同时,文化和旅游部还联合国家各部委制定纾困政策,为政策的落实做好顶层设计。今年以来文化和旅游部2022年文化和旅游企业的服务月,通过优化助企惠企服务,为汇聚企业动能产生关键支撑。文化和旅游部还相继开展欢乐春节、中国旅游日、美丽中国等活动,在旅游休闲街区、冰雪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营地旅游等方面都出台了政策和优化措施,保障市场供给、激发消费活力。

三、产业创新和旅游复苏

逆境创新、负重前行,旅游产业、旅游企业和旅游集团始终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创新的方向。疫情发生以来,旅游企业、旅游集团不负国家和人民的期望,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比如携程集团专门成立了由集团CEO牵头的应急工作小组,华侨城集团在地震中向灾区进行了捐款。各大旅游集团面向市场新需求,在产品研发、内容创造和场景营造等方面的创新努力,推出了一批具有行业示范意义的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在旅游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旅游集团更是勇于自我革新,以现代科技全面赋能企业智慧管理和治理能力。通过这些案例的实现,将商业思维与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联系在一起,让商业逻辑回归服务的本身,我们越来越多的旅游企业、旅游集团意识到这一点,未来企业和集团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旅游集团和旅游企业主动发现新需求,适应新变化,拥抱更加开放的旅游市场。城市大休闲、乡村微度假已经成为旅游市场主体创业创新的市场基础。乡村游、夜经济、海派城市考古、露营等文旅业态都在频上热搜,返乡旅游也成为带动新兴旅游目的地开发的新趋势,登高、徒步、骑行、飞盘等轻户外活动也受到了年轻人的追求,成为当前最火的消费新时尚。一系列的产业实践充分表明,当前旅游业由旅游者定义,而不是旅游业定义旅游者。旅游者走到哪里,哪里就产生游客的需求,产业边界就到了哪里。

开拓新市场,培育新动能,积极适应时空收缩的新趋势。马蜂窝“周末请上车”活动,中旅集团“在华外国人游中国活动”,携程度假农庄等项目,春秋集团“春野秋梦”精致露营品牌、“春小秋行走的课堂”、亲子研学项目,这些都在把市场关注的重点从目的地拉回到客源地。与此同时,在开拓新市场方面,还有一些市场主体积极从重资产项目建设转向轻资产运营。海昌海洋公园拓展IP新消费的业务渠道,华强方特利用新科技开始向三四线城市输出游乐产品和运营指数,安踏集团携手凯悦酒店集团打造斐乐品牌生活方式酒店,成都文旅集团联合成都公交集团打造的火锅主题巴士等项目,都是在积极适应时空收缩的新趋势,都是产业发展的新动能。今年旅游集团密切关注人才培养,释放企业内部持续发展的动能。

关注人才培养,创新平台驱动,释放企业内部持续发展动能。今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要求打造一批领军的人才和创新的团队,从而发挥领军企业的国家队作用。大部分国、央企,省级旅游集团和大型OTA 平台较早成立了产 业研究院,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市级文旅集团和中小型文旅企业也在积极探索组建专业研究机构。同时,很多旅游企业也在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团队的建设,包括校企合作项目、旺工淡学的项目。中国旅游研究院在推动企业发展,提高企业话语权方面采取了很多行动。

加速资源整合,注入新生力量,共同助力产业创新与旅游复苏。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还有70%的地级市,还有50%的县级市,区县市都已成立了国有的旅游集团,旅游市场的主体不断发展壮大。今年统计了新成立新重组的市县级文旅企业有30余家,也是文旅市场主体的新生力量。广大的中小微民营企业、跨界文旅项目,也迈开跨界融合新势力的创新步伐。竞鹅酒店、熊猫街、茶庄园等等新产品,不断壮大的产业发展主体力量正在为旅游业未来的强劲复苏积蓄能量。

过去未去,未来已来,未来的旅游市场将是更加开放的,旅游市场将是更加多元的,广大旅游企业、旅游集团要始终做国家战略的拥护者、执行者,万千的旅游企业来共同推动旅游业的韧性复苏和高质量发展。

责编 | 刘鑫

核稿 | 杨丽琼

来源 | 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

感谢支持199IT
我们致力为中国互联网研究和咨询及IT行业数据专业人员和决策者提供一个数据共享平台。

要继续访问我们的网站,只需关闭您的广告拦截器并刷新页面。
滚动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