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高等教育招生(高考)调查报告

高考报名人数止跌趋稳

1-1、 历年高考人数与录取率

根据教育部数据,2014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939万人,较2013年增加27万人,增幅3%。这是全国高考人数连续五年下降后首次回升。全国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报名人数在2008年达到历史最高峰1050万后,快速下降,2009年和2010年部分省市曾出现20%的大幅度下降。近年下降幅度趋缓,2013年虽然继续下降,但仅比2012年下降3万人。

图1-1-1

伴随着全国高考报名人数的不断下降,录取规模继续增长,高考录取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13年全国高考录取率为76%,创历史新高。

图1-1-2

1-2、各地生源危机持续发酵

1-2-1、北京

北京2014年高考共有70500余人报名,比2013年减少了2000余人。这已是北京高考报名人数连续第八年下降。从北京市的适龄人口变化趋势来看,未来几年北京高考报名人数下降的趋势不会改变。

图1-2-1

在高考报名人数不断下降的同时,北京市也适时下调了高招计划。即便如此,北京已多年未能完成高招计划。

在2012年北京高招中,参加本科二批录取的299所院校实际录取12834人,比计划招生减少394人。参加本科三批录取的139所院校,实际录取4349人,比计划招生减少160人。

在2013年北京高招中,二、三本招生计划也没有完成。2013年北京三本实际录取4470人。比原计划减少了59人;二本实际录取13165人,比原计划减少了162人。

图1-2-2

1-2-2、上海

上海高考报名人数比北京下降更早,2014年上海高考报名人数仅为5.2万人,较2006年的11.38万人,报名人数规模缩减超过50%。

图1-2-3

在高考人数不断下降的同时,上海高考招生计划也相应下调,避免了“0分上大学”现象的出现。

据上海市教委统计,2010-2013年,上海市属高校计划在沪招生规模逐年减小,分别为5.6万、5.3万、5.2万、4.65万,四年间减少了近万人。相对而言,不少市属高校在外地安排了更多招生计划,本地、外地生源比例正在趋近,甚至有的院校前者少于后者。

图1-2-4

1-2-3、河南

2013年河南高考报考总人数为75.8万人,报名人数较2012年减少近5万人,与2008年的98.8万人相比,下降1/3,这也是河南省考生数量连续第五年下降,考生数量从全国第一跌落至第二位。

图1-2-5

随着高考人数的持续下降,近五年来河南省录取率持续走高,2013年河南高考实际录取率达到了78.2%,创历史新高。本科录取率超过42.41%,一本录取率也达到7.6%。

图1-2-6

虽然河南曾经是全国录取比例最低的地区,但河南高招计划已连续多年没有完成。2012年河南高招计划录取69.3万人,实际录取考生55.18万人,超过14万的招生计划无法完成,其中专科录取只完成了招生计划的75.4%;

2013年河南高招计划录取60.6万人,实际录取考生53.6万人,其中专科层次录取24.5万人,只完成原定计划的75%。

图1-2-7

1-2-4、广东

继2013年成为高考第一大省之后,2014年广东普通高考报名人数再增2.6万人,达75.6万人,增幅为3.6%,创历史新高。作为人口流入地,同时,在外来人口上采取了较为宽松的落户政策,广东省高考人数几乎保持了连续14年的增加。

图1-2-8

虽然高考生源充足,但从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发布的高招公告来看,广东已多年未能完成高招计划。

2012年,广东三B批次第二次征集志愿投档时,很多院校缺档严重,征集志愿计划人数甚至超过了2000人。其中,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计划征集1459人,最终投档1005人。广东东华职业学院计划征集2149人,最终投档1152人。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计划征集1547人,最终投档1302人。

2013年,广东二B批次本科院校最后一次征集志愿后,有60余所参加征集志愿的院校遭遇零投档。如东南大学成贤学院计划征集20人,南通大学杏林学院计划征集39人,最终投档均为0人。

三B批次第一阶段录取和第一次征集志愿期间,有1.1万计划未能完成,其中文科6000多名,理科4000多名,体育、艺术1000多名。

1-2-5、陕西

至2008年高考报名人数达到历史最高峰414007人后,陕西高考报名人数也开始下降,但与其他省市相比,下降趋势平稳。2013年陕西高考报名人数366498人,五年间,高考人数减少不足5万,整体规模相对稳定。

图1-2-9

受报名人数下降,录取人数增长的影响,,陕西高考录取率也在持续上升。2008年陕西高考录取率只有56.07%,到了2013年已经猛增到76.9%。

图1-2-10

在高考录取率快速上升的同时,陕西高招计划仍无法完成。2012年,陕西高职(专科)线上7万余人未填报志愿,1.3万余个招生计划无法完成。

2013年,在陕西高职(专科)最后一次征集志愿时,征集志愿数高达14596个,其中,西安高新科技职业学院征集645人;铜川职业技术学院征集884人;榆林职业技术学院征集911人。

1-3、高招计划无法完成现象蔓延

从各地公布的高招数据来看,很多省市招生计划均没有完成,生源危机已经蔓延至全国。

被誉为中国高考竞争最激烈的省市之一河南,2013年就有7.06万个招生计划没完成,占整个计划的11.63%;教育大省山东2013年有6.3万个招生计划没有完成,占整个计划的12%;新疆有0.46万个招生计划没有完成,占整个计划的3.53%;贵州有0.24万个招生计划没有完成,占整个计划的1.13%。

图1-3-1

而高考大省,山东已经连续3年未能完成招生计划,河南、安徽、河北也连续2年没有完成招生计划。

地区 年份 招生计划数 实际录取数
山东 2011年 50.25万 43.72万
2012年 51.39万 41.11万
2013年 52.99万 46.63万
河南 2011年 59.34万 60.3万
2012年 69.3万 55.18万
2013年 60.66万 53.6万
安徽 2011年 40.5万 41.4万
2012年 42.1万 40.9万
2013年 42.8万 42.05万
河北 2011年 35.64万 40.5万
2012年 37.7万 37.8万
2013年 38.99万 38.26万

1-4、高考规模未来几年将趋稳

近几年来,全国高考生源急剧减少,其重要原因是学龄学生人口的持续下降。据国家有关部门的人口统计数据,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国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新出生人口逐年减少,导致适龄高中生减少。中国的出生人口在1990年达到峰值,超过2500万人,此后,全国新生婴儿数目下降趋势一直持续到2000年前后,年出生人口约1200万人。也就是说在2018年到2020年前后,18岁适龄人口将达到一个最低谷,然后稳步回升,但无法再回到上一个高峰了,人口的总体下降趋势是明显的。

图1-4-1

根据近些年小学入学新生变化趋势来看,也基本可以看出这一趋势。从2011年前后开始,小学入学新生数量明显回升,基本稳定在1700万左右。通过12年多的延续,将为高校提供相对稳定的高考生源,但最后参加高考人数,将取决于中等职业教育最后的分流量。

图1-4-2

生源危机向本科高校蔓延

随着高考报名人数的连续减少,高校生源危机持续发酵。部分高校因生源锐减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很多地区都无法完成招生计划,而最突出的就是高职高专院校

2-1、专科招生成全国性难题

2-1-1、河南省

一直以来,河南省都被誉为中国高考竞争最激烈的省市之一。其直接原因是考生人数多,长期占据中国第一生源大省的位置,但招生计划相对较少。然而,现实情况与我们想象的有些偏差。2012年河南省专科招生只完成了原定计划的75.4%。

图2-1-1连续两年的专科录取缺额,河南高招形势令人担忧。

2-1-2、上海市

来自上海市招生考试院的一组数据显示,2012年上海可参加专科志愿填报的考生为10929人,而专科总计划数却有11680人,招生数大于计划数。尤其是理科招录比更是差幅巨大,理科可填报人数是3648人,但计划招生数6945人,相差有3000人之多。

图2-1-2计划招生人数大于资格人数,上海考生上大学“不用考”

2-1-3、安徽省

近四年,安徽高考人数下降了20万。2012年,安徽高考专科招生首次出现大批招生计划无法完成的情况。在安徽省常规高考录取结束后,专科有近2.6万个计划“无人问津”,约占总的专科招生计划的13%。后经过降分征集志愿,但仍有近三千个招生计划无法完成!

2-1-4、陕西省

陕西省招生委员会办公室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陕西省高考录取最后一次征集志愿时,高职(专科)共征集志愿26537个,文科7940个,理科18597个。不少院校的征集数都超过了千人,陕西工商职业学院计划征集1701人,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计划征集1189人,榆林职业技术学院计划征集1354人。

2-2、本科高校也普遍开始出现计划无法完成情况

生源下降,专科艰难,本科也不容易,这一尴尬状况,已经明显传导到本科校园。北京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北京2012年高考中,参加本科二批录取的299所院校实际录取12834人,比计划招生减少394人。参加本科三批录取的139所院校,实际录取4349人,比计划招生减少160人。

图2-2-1北京进入本科招生危机

不仅是北京面临着本科招不到人的现象。山东省招生考试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山东高考本科二批普通文理类一共征集33220个计划,其中文史类占三分之一,缺额11033人;理工类缺额22187人。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广东高考二B文理科招生计划缺额1万多人。虽然最后通过征集志愿大部分高校完成了招生计划,但一些院校依然遭遇了“零投档”的尴尬。其中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文科计划补录22人,但投档数却为0人。 这种情况在一本批次高校也有出现,以下是广东省2012年第一批本科普通类院校征集志愿投档情况(部分)。

学校名称 招生地 录取批次 征集计划数 实际投档数
文科 理科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广东 一本 1 0
延边大学 广东 一本 4 6 0
江苏大学 广东 一本 3 0
陕西师范大学 广东 一本 31 0

 

2-3、高校倒闭或将不可避免

本科高校招不到人,不仅是因为高考生源在下降,它还与社会对学历的追求越来越高,与人们对高校办学质量的认可有关。中国教育在线针对高校倒闭进行的专项数据调查显示,有78%的人认为会出现高校倒闭。其中,51%的人认为民办高校会倒闭,45%的人认为高职高专院校会倒闭。从被调查者看来,高考人数的下降是高校倒闭的主要原因之一。

图2-3-1生源下降被认为是高校倒闭的主要原因

现阶段,高校变相“倒闭”最常见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学校合并;另一种就是被企业并购、控股,变成其职业培训机构。例如:2011年9月19日,教育部正式撤销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的建制,并入武汉纺织大学。

异地高考与教育公平

因为历史原因,各地在大学入学机会上的不公平是客观的,巨大的。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的优越条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与不满。

2012年8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及公安部的《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意见》的通知。文件要求,在因地制宜的方针指导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方案原则上应在2012年年底前出台。截止目前,除西藏外,其他30个省(区、市)均不同程度上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

从目前已有的部分异地高考报名人数来看,异地高考报名有些“遇冷”。2013年,在辽宁就读且符合异地高考报名条件有5000人左右,最终报名的考生只有552人。在安徽,理论上有500多名考生可以就地参加高考,实际只有300多人报名。而江苏、武汉也有不少符合条件的考生均选择了返回户籍地参加高考。江苏只有347人报名,武汉109人报名。

图3 多方因素致异地高考报名“遇冷”

3-1、异地高考准入条件一览

2012年9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发布会,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为“异地高考”指出了三个基本条件:第一,考生父母在当地的就业。第二,考生有当地的学籍。第三,城市的条件。

从30个省(区、市)抽样分析后发现,考生学籍要求、父母职业要求以及住所要求是异地高考的三大重要门槛。其中,北京、上海、广东、天津的异地高考准入门槛最为“苛刻”;新疆、贵州、云南等教育基础薄弱的中西部地区准入门槛也偏高;而只有安徽、山东、福建、江西的异地高考方案仅对考生的学籍做了相应要求。

图3-1大部分省(区、市)异地高考准入门槛偏高

注:此次抽样为该省(区、市)第一年异地高考准入条件

3-2、流动人口呈现区域性、集中性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31个省(区、市)的人口中,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亿6千万人之多。如此庞大的流动人口数量也成了开放异地高考最大困难。

图3-2流动人口各地差异明显,北上广津最为集中。

结合目前已公布的异地高考政策,和31省(区、市)常住人口、户籍人口数量可以将其大致划分为四种类型。

3-2-1、京津广沪门槛极高

流动人口输入地异地高考门槛普遍偏高。北京、上海、广东、天津等核心区域最具代表性,也是目前异地高考问题最集中的地区。这些地区有两大共同点,外来人口众多和录取率高,主要矛盾是户籍人口与外来人口对利益的争取以及开放后带来的教育资源紧张和城市压力。

图3-2-1庞大的流动人口数量使得异地高考推进陷入困境

从四地的高考录取率来看,除了广东本科录取率在34%左右外,京津沪三地的本科录取率均超过50%。其中,上海2012年本科录取率更是达到72.76%,基本上每录取10个人,就有8个是本科生。

从流动人口数量来看,北上广津的流动人口总和占全国流动人口近四分之一。占本地区常住人口也超过了20%。

3-2-2、人口输入地门槛低有玄机

图3-2-2低门槛的背后另有玄机

江苏、浙江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两地的外来人口数量仅次于北京、上海等地,高考录取率也排在全国前列,但异地高考门槛相对较低。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教育整体水平高,生源质量也高,过去考大学就很不容易,并不惧外地生源的竞争,开放外地生源到当地考试,反而对中学与高校的生源起到了有效的补充作用。

3-2-3、人口输出地门槛低

图3-2-3如何留住生源将是它们下一步面临的问题

从上图可以看出,安徽、江西、河南等是典型的流动人口输出地。本地的户籍人口数大于常住人口数。这些地区异地高考门槛低要归结于外来人口普遍较少,当地基础教育质量相对较好,高考竞争激烈,不用担心高考移民。

3-2-4、西部省份门槛较高

图3-2-4高考移民成开放异地高考的致命要素

西部省份的异地高考方案普遍门槛较高,其目的是为了防止高考移民的大量涌入。 从上图可以看出,这些地区流动人口相对较少。但它们普遍存在一个共性,自身的基础教育水平不高,生源质量不高,高考竞争相对低于江苏、山东等发达地区。一旦以低门槛开放异地高考,外来人口随迁子女对本地高考入学率将产生较大冲击,迎来大量高考移民。

3-3、异地高考声音两极分化

各地异地高考方案的出台,立刻引发了各界人士热烈关注。由于异地高考将直接影响本地考生的权益,北京、上海等地居民中,已经出现了有组织的反对异地高考的人士与组织,并公开与支持异地高考的人士、团体发生了多次冲突。中国教育在线以北京、上海、广东为代表的问题集中区,对本(外)地人用户进行了相关调查。

在接受调查的本(外)地人中,本地人反对异地高考超过了90%,外地人支持异地高考同样也超过了90%,各方对该政策的对立态度非常鲜明,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异地高考政策的实施难度。

图3-3-1

在接受调查的本(外)地人中,对现行的北京、上海、广东异地高考方案持不满意态度的超过了80%。值得注意的是,在接受调查的本地人当中,也有不少本地人对现行的异地高考方案不满意,北京、上海均超过了30%。

图3-3-2异地高考方案未能得到本(外)人满意

3-4、流动人口给异地高考带来压力

3-4-1、上海市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上海市常住人口中,外省市来沪常住人口为897.7万人,占39%,同比第五次人口普查的346.49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551.2万人,增长159.08%。平均每年增加55.12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9.99%。

图3-4-1外省市来沪常住人口增长过快

3-4-1、上海市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上海市常住人口中,外省市来沪常住人口为897.7万人,占39%,同比第五次人口普查的346.49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551.2万人,增长159.08%。平均每年增加55.12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9.99%。

图3-4-1外省市来沪常住人口增长过快

3-4-2、广东省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广东流动人口已达3667万,约占全省实有人口的三分之一,是全国流动人口第一大省。其中,广州市常住人口为1270.08万人,其中户籍人口有794万人,比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增长19.76%,常住的非广州户籍人口有476万人,同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增长43.81%。常住广州的外来人口中,来自省外的有300万人。

图3-4-2庞大的外来人口给广东异地高考方案的制定带来了压力

3-4-3、北京市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北京市常住人口为1961.2万人,同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了604.3万人,增长44.5%、平均每年增加60.4万人,年平均增长率3.8%。全市常住人口中,外省市来京人员为704.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35.9%。

图3-4-3过大的人口基数给北京带来了严重的城市压力

3-5、国外教育不公平现象

异地高考本质是一个教育公平问题,但公平不是一个绝对问题,是一个相对问题。在西方发达国家,公平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但也无法做到绝对的公平。1961年,美国曾通过平权法案,以保护少数族裔上大学的权利,但在1974年,一个白人在两次被拒后,状告加州大学,认为相比较少数族裔,自己受到了歧视。

图3-5-1

在美国,高校对不同地区的学生,在学费标准上就有很大的不同。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为例:本科阶段,加州居民学费为14010.13美元/年,非加州居民需要支付补充学费22878美元,因此总金额为36888.13美元/年。国际学生学费与非加州本地居民学费相同,但是不可申请任何形式的奖学金或者贷款,必须全额支付。

图3-5-2知名高校的高额学费迫使大部分人选择放弃报考

美国高校学费不仅针对各个地区的人群有所不同。对不同社会阶层来说也是巨大的挑战。被称为美国高等教育最顶尖三强(Big3),即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三所学校。这三所学校平均的本科学费每年超过35000美元,全美只有10%左右的家庭能负担得起如此花销。

2012年9月12日,美国人口普查局(United States Census Bureau)发表的一份报告显示,2011年美国家庭收入中线为50,054美元,收入最高的5%的家庭2011年年收入超过186000美元。 而事实上,所谓最顶尖三强所招收的也多是来自富裕家庭或是较高社会阶层的学生:普林斯顿大学是常春藤名校中提供学生资助最多的院校,但属于最不富裕的50%的美国人口中的学生居然只占该校新生的一成不到。哈佛大学2004年的统计则表明,该校当年所有入学新生家庭年收入的中位数高达15万美元,而同期美国家庭年收入的中位数不过5万美元左右。在耶鲁大学2001年的入学数据中,也只有8%的新生来自父母两人都没有上过大学的群体。 这种不公平现象不仅体现在学费上,不同种族、社会阶层和性别的学生在高等教育机会获得上也存在着巨大差异。

杜克大学经济学家阿西堤亚克诺在一份研究中得到这样一组数据。2001年和2002年考取杜克大学的亚裔学生,SAT数学和阅读部分的成绩中位数为1457分(满分1600分),白人1416分,拉丁裔1347分,非裔1275 分。

图3-5-3亚裔学生的大学入学申请SAT成绩要求明显偏高

很明显,相比非裔学生和拉丁裔学生,白人学生和亚裔学生均受到了歧视。这种现象在美国高校招生过程中十分常见,而且一些最顶尖高校的招生程序中,亚裔学生比白人学生更受歧视。

高考改革与人才选拔

4-1、三种高考改革措施最为关注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高考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高考改革的呼声也日益高涨。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提出,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

2013年3月,中国教育在线针对高考改革进行了网上调查。从调查显示的结果来看,超过90%的受访者对现行的高考制度予以了肯定,认为高考是中国目前最为公平的考试;同时也有超过90%的人认为高考制度需要进一步的改革与完善。

在“您最关注的一项高考改革措施”的调查中,大家对“实现随迁子女就地升学”关注度最高,排在第二的是“综合素质评价录取体系”,第三是“高考一年多次考试”。

图4-1高考是目前最公平的考试,但改革势在必行。

4-2、自主招生与多元录取

国从2003年开始试点自主招生考试,也成为“高招制度的破冰之举”。近年来,教育部加快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并明确了“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具体探索途径。目前,高校选拔人才除了通过高考统招途径之外,还有保送生、自主招生、特长生等多种选拨途径。对于不同的考生,可以有多样化的选择,同时也给高校提供了多元化的录取方式。

4-2-1、考录分离,“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成立

2013年7月19日,“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在北京正式成立。成员由教育、科技、经济、法律、管理等领域26名专家组成,委员会第一届主任委员由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担任。

“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主要职能包括:对国家教育考试重大问题进行调研,提出意见建议;对国家教育考试重大政策进行论证,提出咨询意见;研究制定国家教育考试改革方案,指导国家教育考试改革试点。

4-2-2、“一年多考”启动

1月9日,201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明确了2013年改革重点。“英语一年多考”被提上了日程。今年将研究提出高考英语科目一年多次考试实施办法。

这意味着以英语为突破口,高考“一年多考”改革将正式进入实施程序。也表明了高考正由选拔性测试向水平化测试转变。

3月13日,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表示,2014年江苏高考英语一年两考正式启动,原来6月8日的高考英语时间保持不变,另一场高考英语考试时间暂未确定。两次考试的形式、内容、题目难度相当,将选取成绩最高的一次计入最终的高考成绩。

4-2-3、本专科分类考试开始试行

本专科分类考试是高招制度改革的又一重大举措。即把本科、专科分类入学考试。目前已有江西、重庆等地试点落实。

2013年9月20日,江西省教育厅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江西省2013年普通高考分类考试实施方案》。根据新高考方案,江西省从2013年起实行分类考试。具体分为:本科考试科目是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高职(专科)考试科目是3+技术(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 考生可以选择单独报考本科、单独报考高职(专科)。同时,考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兼报或者单报,即报考本科类的考生可以兼报高职(专科)类,报考高职(专科)类的考生也可以兼报本科类。

4-3、国外高校如何选才

高考改革呼声很高,但放眼全世界,无论哪个国家,在大学录取上,还是非常重视成绩本身的。一些专家对亚洲国家过于频繁的高考录取制度改革,也表示了一定的质疑。

美国

美国是典型的多元录取方式,但成绩仍然是基础。只是这个成绩,除了高考(SAT、ACT等)外,更重要的是高中4年的成绩(GPA)。SAT考试和ACT考试一年进行多次,仅SAT考试平均两个月就有一次。除了这些,学生的申请材料和个人陈述所占比重也很大,这是我们所缺少的。

日本

日本的考试竞争非常激烈,曾有一个流行的说法“四当五落”,意思是一天只睡4个小时就能考上大学,要是睡5个小时,就要落榜了。目前,日本高考每年进行两次,第一次是全国统一考试,不分文理科,第二次为各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

英国

中学生通过“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后,希望继续深造的学生接着进行两年的学习,期间学生选择希望报考的高等院校系所及专业所要求的相应课程进行学习,两年后学生采用单科结业的方式参加“中等高级水平教育证书考试”,也就是相当于国内的“高考”。大学录取学生,除了成绩,推荐信和个人陈述也很重要。

在过去的一年,高考改革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事实上,高考改革的进程也从未停止,也一直艰难地平衡着科学与公平、效率之间的关系。

4-1、异地高考开始实施

2012年8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及公安部的《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意见》的通知。文件要求,在因地制宜的方针指导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方案原则上应在2012年年底前出台。截止目前,全国30个省(区、直辖市)均不同程度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

2013年,是开放异地高考的“首秀”之年,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河南、湖北、湖南、重庆、云南共12个省市组织了4440名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考,报名情况不甚理想。

2014年共有28个省份开始解决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考问题,共有5.6万名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将在居住地参加高考。

其中,2013年,在辽宁就读且符合异地高考报名条件的有5000人左右,最终报名的考生只有552人。在安徽,理论上有500多名考生可以就地参加高考,实际只有300多人报名。而江苏、武汉也有不少符合条件的考生均选择了返回户籍地参加高考。江苏只有347人报名,武汉109人报名。

2014年共有28个省份开始解决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考问题,共有5.6万名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将在居住地参加高考,是2013年的12.6倍。

其中,湖北省异地高考报名人数为2664人,是2013年的12倍;江苏省异地高考报名人数为3000人左右,是2013年的8倍。南京市2014年异地高考报名为467人,增加了3倍多;新疆2014年异地高考报名人数2138人;福建省异地高考共有6202人报名,其中,有2709人报考高职招考,3493人报考普通高考。

4-2、新的考试招生改革开始试点

在201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明确表示,招生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年内出台。

据袁贵仁介绍,教育部将出台有关考试招生改革的总体方案和关于高考、外语一年多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考试招生违规处理等5个配套“实施意见”。

在社会高度关注的高考改革方面,方案提出对考试评价制度和招生录取制度进行系统设计,推进综合改革,目标是建立起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考试招生制度。

根据目前所披露的信息,此次改革与以前的改革有明显的不同。

首先是全方位、系统性考虑招生考试改革,即从小升初,到高中考大学等各级升学考试,而不仅仅是改革高考与录取。

具体到高考与录取改革,改革大致分为考试与录取两个方面。

在改革考试评价制度方面,重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推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学生学好每门课程,并选择适合自己兴趣的课程,充分发展个性潜能和学科特长,同时引导学生参加公益服务和社会实践等。二是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探索“减少考试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实行社会化一年多考”等改革,外语不再在统一高考时举行,由学生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和次数,增加学生的选择权,并使外语考试、成绩表达和使用更加趋于科学、合理。

在改革招生录取制度方面,重点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普通高校逐步推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二是加快推行职业院校分类招考和注册入学,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一些报考高职院校的学生可不参加高考,学校依据其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职业倾向性测试成绩录取。

感谢支持199IT
我们致力为中国互联网研究和咨询及IT行业数据专业人员和决策者提供一个数据共享平台。

要继续访问我们的网站,只需关闭您的广告拦截器并刷新页面。
滚动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