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地区可“六措并进”建设气候适应型绿色道路

可持续的道路开发可使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和社会包容相平衡。

亚太地区逾4亿人缺乏连通市场和基本服务的全天候道路。按人均公路长度排名,本地区部分新兴经济体在全世界垫底。安全、包容、低碳和气候适应型道路运输乃减少贫困和促进绿色包容的可持续增长的关键。

要促进发展和确保人人享有出行便利,这些经济体需斥巨资进行道路及其他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投资,同时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据《亚洲交通运输展望》估计,到2030年,本地区需要新建800万公里长的道路。另外,到2030年,本地区路网运维成本预计将超过新修道路的建设成本。

然而,道路亦对环境和社会产生重要影响,须积极应对。

世界各地的道路运输是全球能源相关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占18%),近几十年来一直是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就全球而言,亚洲是交通运输业排放量增长最快的地区。这主要是因为本地区对道路旅客运输和货物运输的需求不断增长。

道路的建设会改变地形和水文状况,导致山区泉水减少、沿海地区水浸增多和洪水频发。根据估计,道路还会导致集水区的水土流失增加12%~40%,进而影响土壤的肥力和水质。

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有可能对野生动植物和昆虫的栖息地造成碎片化和恶化的影响。在多个国家,道路不仅是动物死亡的三大主要原因之一,还会促进入侵物种和疾病的传播。

道路建设和运营对民生福祉有显著影响。以灰尘和车辆排放为例,会对空气质量产生重要作用。据《亚洲交通运输展望》估计,亚太地区死于吸入颗粒物的人数中有76%与道路相关。此外,道路还会引发城市热岛效应,不仅提高城市气温,还对人类的健康和舒适度产生影响。

修建和恢复道路所需的建筑材料量很大,在建筑工程中占总用量的30%~40%。亚洲地区对这些材料的需求增长速度远远快于其他地区。在过去的十年里,亚洲的需求增长了64%,而全球平均增长率仅为17%。这给可持续性自然资源利用、废弃物和污染管理带来了挑战。

鉴于道路开发的巨大影响,需要采用全新的方法来进行道路规划、建设和管理。道路的作用不仅仅是满足交通运输需求,还要为其他目标提供支持,如增强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和抗灾能力、提高居民生活品质、促进土地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轻灾害风险、加强生态系统功能、尽量减少污染、负责任地采购原材料、提升经济的包容性等目标。

为实现亚太地区道路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目标的平衡,需要综合采取全面的方法来规划、开发建设和维护道路,以使其更加绿色环保。在道路投资需求高涨的背景下,绿色道路的推行将促进可持续发展与环保双赢。

为此,需要采取以下行动: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应该尽可能减少道路对自然生境和野生动物的影响。可以修建路肩、地下通道、桥梁等道路设施,以便动物能够安全穿越道路,并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便利。

增强气候适应能力和抗灾能力。设计和管理得以抵御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最大限度减少热量积聚并降低灾害风险的道路和道路网。

推动向低碳经济转型。加大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和供应力度,支持电动交通;鼓励选择碳强度较低的出行方式,例如步行和骑自行车;通过采用能够减少碳排放和能源消耗的回收和创新材料,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修建道路的碳足迹。

进行可持续采购和循环经济实践,包括采用低碳建筑材料和设备、废物循环利用、延长道路使用寿命等做法。

改善水管理并选用道路收集、储存和分配水用于灌溉或其他需求。

尽量降低道路污染,提升市场和社会服务的可获得性,改善人民生活品质。

在推动可持续增长的同时,绿色道路有助于最小化对环境的不良影响,进而实现发展与环境的双赢局面。

本文作者

Frank van Steenbergen

MetaMeta公司总监

Gordon Keller

岩土工程师

MichaelAnyala

亚行行业发展局高级公路资产管理专家

Rebecca Stapleton

亚行行业发展局交通专家

感谢支持199IT
我们致力为中国互联网研究和咨询及IT行业数据专业人员和决策者提供一个数据共享平台。

要继续访问我们的网站,只需关闭您的广告拦截器并刷新页面。
滚动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