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传播力」的毒株XBB.1.5袭来!会造成严重腹泻?恐致二次感染潮?我国该如何应对?

新年之初,奥密克戎XBB毒株频频上热搜。

一时间,有关这个最新变异株XBB.1.5的传闻满天飞,前一波感染的打击加上对新毒株的未知,将民众的恐惧推向了顶峰。

这个新毒株甚至被冠上了“鹰头狮”的头衔,“最新变异株XBB.1.5专攻胃肠道和心脑血管”的谣言更是引起了一波囤药狂潮。尤其是1月8日后,我国入境大门正式打开,“鹰头狮”传入国内又少了一层阻碍。

奥密克戎变异株XBB,真的会在2023年掀起又一场感染高峰吗?该变异株的致病力,真的是“史无前例”吗?XBB极易诱发“二次感染”吗,又会有多严重?一个一个问题接踵而至,困扰着不少读者。

迄今传播力最强的新冠毒株!

美国的感染人数每2周翻一番

奥密克戎XBB毒株由新冠病毒BA.2分支突变进化而来,是BA.2.10.1和BA.2.75两个亚系的重组变体,其名字中的2个“B”正是分别代表这两种毒株。

自2022年8月13日在印度被首次发现以来,XBB现已传播至中国香港、新加坡等70多个国家及地区,引起了新一波疫情“海啸”。

而XBB.1.5作为XBB的子分支,有着比XBB更多的变异,使其更具生长和传播优势。近来,奥密克戎变异株XBB.1.5备受世界瞩目。

奥密克戎变异株大家族

1月4日,来自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官员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奥密克戎亚变种XBB.1.5目前已波及29个国家,并且正在美国和欧洲多国迅速取代其他变种,一跃成为流行株。

WHO的新冠技术专家Maria Van Kerkhove强调,新变异株XBB.1.5是迄今为止传播力最强的新冠毒株,复制力很强,传播速度飞快,极具生长优势,仅两周时间使得美国感染人数翻了一番!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提供的数据非常直观地展现出XBB.1.5毒株的超强传播力——仅去年12月24日至31日的一周时间,全美新增的XBB.1.5感染者在总新增病例中的占比从21.7%增加到40.5%;在美国纽约的流行比例远超XBB、BQ.1、BQ.1.1,占比超过70%;并在东部的10个州大规模传播。

美国XBB.1.5变异株感染者在总新增病例的占比 旧图(图源:CDC)

有意思的是,本周CDC修正了新冠病毒不同亚型的传播数据:上周XBB.1.5亚型的实际占比为18.3%,而本周上升至27.6%。虽然没有此前提供的数据那么吓人,但接近60%的周增长,这个新毒株的传播速度可见一斑。

反观我国,其实早在去年,我国便已监测到XBB和XBB.1病例,但均为境外输入。最近,在全球流感共享数据库(GISAID)新增的369条中国本土新冠病毒测序结果显示,此次上海监测到的25例XBB家族中,有3例境外输入病例为XBB.1.5,尚未引起大规模本土传播。

超高传播力、超强免疫逃逸能力?

“新冠预测者”发现XBB.1.5背后秘密

如此之高的传播力,确实有些骇人听闻。

事实上,每一个新毒株想要超越前“毒”、出“毒”头地,无非是做到两点:传播速度更快,免疫逃逸能力更强。屡试不爽,奥密克戎新亚型XBB.1.5也是如此。

被Nature杂志评价为“新冠预测者”、来自北京大学的曹云龙研究员及其团队,于1月3日在bioRxiv平台上最新发表的论文《Enhanced transmissibility of XBB.1.5 is contributed by both strong ACE2 binding and antibody evasion》,发现了“XBB.1.5超高传播性”背后的奥秘——该毒株表现出与人体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hACE2)受体更强的结合亲和力,以及和XBB.1类似的中和抗体逃逸能力。

https://doi.org/10.1101/2023.01.03.522427

为了评估新毒株的免疫逃逸能力,研究者使用接受过3剂科兴疫苗、但仍遭到BA.1、BA.5或BF.7变异株的突破性感染(BTI)的康复者血浆,计算其对XBB.1.5的中和滴度。

结果显示,与B.1变异株相比,康复者血浆针对XBB.1和XBB.1.5的50%中和滴度(NT50)大幅下降,因此能更好地躲过人体内“守卫兵”的勘查。

具体来说,接种过科兴疫苗加强针的BA.5突破性感染者血浆,对XBB.1.5的中和活性为29,相比于对B.1的NT50低了40倍;与之类似,在接种过科兴疫苗加强针的BF.7突破性感染者血浆,对XBB.1.5的中和活性为35,相比于对B.1的NT50低了27倍。当然,即使在突破感染前接种的是mRNA疫苗,依然会观察到类似的趋势。

XBB.1.5表现出极强的中和抗体规避能力

进一步,研究者在XBB.1.5的刺突蛋白(S蛋白)上,监测到异于XBB.1的Ser486Pro突变。该突变使得新变异株获得了怎样的“超能力”呢?

深度突变扫描显示,XBB.1.5与hACE2的平衡解离常数KD为3.4nM,远超过XBB.1(KD=19 nM)和BQ.1.1(KD=8.1 nM)。事实上,KD值越小,意味着解离能力越弱,即与ACE2受体的亲和力越强。

不同变异株的ACE2结合亲和力

换句话说,XBB.1.5比XBB.1更具生长优势的可能原因是:Ser486Pro突变使XBB.1.5亚型获得了更强的ACE2结合亲和力,而hACE2蛋白又是新冠病毒入侵人体细胞的受体,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鹰头狮’更易感人体”。

其实早在去年12月,病毒流行病专家何大一教授便已发现XBB和XBB.1.5亚型的超强逃逸中和抗体能力,该研究发表在顶刊Cell上。

而本次研究更是探明新毒株的额外突变以及其带来的“优势”——奥密克戎变异株XBB.1.5凭借其更强的ACE2结合亲和力,以及更高的免疫逃逸能力,在全球多国迅速传播,或在不久的将来取代BQ.1.1成为主导毒株。

来自HHMI(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Jesse Bloom研究员表示,目前XBB.1.5的传播系数(Rt)超过了1.6,打破了美国近半年来因既往感染或疫苗接种建立的免疫屏障/公共卫生措施与病毒传播之间的平衡,这也是“现阶段XBB.1.5能在全美迅速传播”的重要原因。

“地狱犬”真的是毒王吗?

真实数据面前谣言不攻自破

在奥密克戎变异株XBB.1.5出现之初,便不止一次地冲上热搜——引起严重腹泻,快去囤药;免疫逃逸能力强,无法避免二次感染;致病力更强,恐迎来新一波住院高峰……一时间,传闻四起,难辨真假。

“鹰头狮”,真如传说中那样是新毒王吗?

先来看一组数据:XBB毒株已在新加坡率先引发了一轮感染,并于去年11月达到高峰XBB最高占比达77%,另12%为BA.2及其谱系,8%为BA.5及其谱系,3%为BQ.1等)。

新增感染者数量来看,XBB亚型引起的高峰并未超过此前的毒株;同样,从严重程度上(住院和死亡)来看,均未出现显著的增加;从二次感染方面来看,XBB二次感染的死亡率和重症率分别为4/10万和232/10万,低于首次感染的35/10万和282/10万。

新加坡新增新冠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

现阶段,美国的情况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XBB.1.5在美国正处于快速增长时期,感染比例迅速上升。除了上文提到的高传播速度之外,不可否认的是,XBB.1.5确实在美国引发了住院潮,远超此前的BQ.1和更早期的BA.5,甚至接近第一波奥密克戎BA.1流行时的一半左右。

究其原因,真的是“鹰头狮”XBB.1.5有着更强的毒性吗?

从印度和新加坡的数据来看,新毒株XBB.1.5没有引起非常严重的疾病,主要的感染症状仍是呼吸道感染。因此,近期美国住院率有所升高的主要原因,并非毒性增强,而是其超高的免疫逃逸能力。

详细来说,即使感染了此前引起美国疫情高峰的变体,但对XBB.1.5几乎没有保护作用,“人群免疫空窗”给了XBB.1.5可乘之机;相比之下,之前在南亚流行的BA.2.75毒株,感染后会对XBB乃至XBB.1.5有一定的免疫中和作用,所以引发的症状并不严重。

此外,最新的二价mRNA疫苗对XBB.1.5有着弱保护作用,而美国人群中的接种比例非常低,也导致一波相对严重的住院情况。

美国多地因新冠病毒感染而住院的情况

总结来说,与其称XBB.1.5为“毒王”,“传王”会更为准确——目前的数据来看,“鹰头狮”确实有着极强的传播力,但没有迹象表明XBB.1.5比之前流行的变种更致命,也并不会诱发严重的胃肠道疾病。

事实上,作为新冠病毒结合细胞的主要受体,ACE2不仅在肺部表达,肠道中的含量也不少。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科的李侗曾医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新冠病毒的各个变异株都会感染肠道黏膜细胞,但由于个体差异会决定是否会出现肠道临床症状。

有些人在之前“阳”的过程中便出现了腹泻症状,但那时XBB还未在国内大规模传播,所以新毒株可不背这“黑锅”。目前也没有证据表明,XBB.1.5比其他毒株更易造成严重腹泻或其他胃肠道症状,大可不必囤过多“治疗腹泻”的药物。

从已经流行过XBB变异株的国家感染情况来看,绝大部分病人出现的症状和当前的BF.7、BA.5.2是类似的,常见症状包括头痛、喉咙痛、鼻塞、发烧、疲劳、咳嗽、全身疼痛等

不同新冠毒株的突变过程

相信最后一个问题,也是现在大家非常关注的——如此高的免疫逃逸能力,XBB.1.5入境国内是否会造成严重的“二次感染”?

不可否认,XBB.1.5的确有着很强的免疫逃逸能力,重复感染是可能发生的情况。但过度担心是没有必要的,正如传染病学专家徐建青教授在接受采访时强调的那样,XBB.1.5在中国机会不多。

“中国这一轮感染症状比较严重,经历了这一轮感染的人群,其免疫力不会低,同时建立了系统和黏膜的免疫应答、具备了T细胞免疫和不错的中和抗体水平。经过这一轮病毒感染的洗礼,我国未来新冠病毒的致病性应与现在的新加坡相似。”

另有专家认为,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且之前接种过疫苗,在短时间内(3-6个月)再次感染的风险较小,且感染后的症状通常比第一次轻微。

当然,由于XBB.1.5对中和抗体的强逃逸能力,目前产生的免疫力对新毒株的防护作用谈不上很足,不能掉以轻心。同时,个体差异是个很大的问题,对于老年人和脆弱人群的保护仍非常必要。

显而易见,XBB.1.5不会是最后一个奥密克戎变异株,新毒株的致病能力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群的免疫背景。清华大学博士、资深科学家王年爽如是说道,“在人群建立普遍的免疫力之后,新的变异株在致病能力上会大致呈现稳态,会有起伏,但就如季节性流感一样,不会有特别大的变化……人类和新冠病毒的战争,终局已定。”

参考文献:

[1]Enhanced transmissibility of XBB.1.5 is contributed by both strong ACE2 binding and antibody evasion. Can Yue, Weiliang Song, Lei Wang, Fanchong Jian, Xiaosu Chen, Fei Gao, ZhongyangShen, Youchun Wang, Xiangxi Wang, Yunlong Cao. bioRxiv 2023.01.03.522427; doi: https://doi.org/10.1101/2023.01.03.522427

[2]https://ourworldindata.org/coronavirus#explore-the-global-situation

[3]https://www.moh.gov.sg/covid-19/statistics/

[4]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index.html

[5]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m/item/virtual-press-conference-on-global-health-issues-transcript—4-january-2023

撰文 | Swagpp 

编辑 | Swagpp

来源 | 梅斯医学

感谢支持199IT
我们致力为中国互联网研究和咨询及IT行业数据专业人员和决策者提供一个数据共享平台。

要继续访问我们的网站,只需关闭您的广告拦截器并刷新页面。
滚动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