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黄皮书:中亚国家发展报告(2016)

2016年7月1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中亚黄皮书:中亚国家发展报告(2016)》发布会”在京举行。

2015年,国际与地区政治经济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发生了许多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如乌克兰危机、西方国家对俄罗斯进行严厉经济制裁、原油和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降、俄罗斯和中亚国家本币币值贬值、“伊斯兰国”极端组织出现,等等。新的地缘政治和经济格局正在形成。中亚地区政治、经济、安全和国际关系形势变得更加复杂,威胁和挑战增多。在政治和安全领域,中亚国家采取各种综合措施有效应对日益严重的宗教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威胁。在经济方面,为应对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危机和困难,中亚各国都提出了新的国家发展纲要和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发展。在文化方面,各种文化包容共存,在弘扬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上取得积极成果。在外交方面,虽然个别中亚国家间偶有小规模边界冲突发生,但总体关系在不断改善,抱团取暖意图明显。中亚国家继续采取多元外交政策,在与俄罗斯继续保持紧密关系的同时,也积极发展与美国、欧盟、日本、印度、土耳其等国关系。2015年还是中亚选举年。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成功举行了议会选举,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顺利举行了总统选举,现任总统卡里莫夫和纳扎尔巴耶夫高票连任。

2016年对中亚国家来说是重要而转折的一年。从上半年发展情况看,总体形势正在出现向好的趋势。上半年大宗商品价格长期在底部徘徊之后已经有所回升,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继续紧张的同时在一些方面又有所缓解。宗教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威胁虽然严重但无法撼动中亚国家安全与稳定的根基。中亚国家为发展经济,战胜困难出台的各种措施正在逐步产生效果。我们有理由对2016年中亚形势发展持乐观态度。2016年,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下项目建设全面展开,中国与中亚各国战略对接有条不紊继续推进,“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开始启动。这将为中亚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未来五年间中亚政局将保持稳定

中亚国家平安顺利地跨过了2015年这一关键门槛。选举结果没有超出中国多数研究机构和学者的预测,卡里莫夫和纳扎尔巴耶夫继续分别担任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总统。虽然在西方的哈乌两国反对派也发声反对两位老总统继续执政,但对两国民众基本没有号召力和影响力。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三国都是强势总统,在国内目前还没有人能够挑战他们的权威。目前可以预测在未来五年期间,三国将继续保持稳定,同时对中亚整个地区的稳定起到重要支撑作用。不过,随着乌哈两国领导人年龄的增长,接班人问题仍将是国内外继续关注的焦点,围绕这一问题的争论和猜测将继续下去。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国内局势目前还比较安定,但不时也会曝出个别高官跳出来挑战执政者权威或宣布效忠“伊斯兰国”的事件,让人不禁捏一把汗,显示出两国稳定还比较脆弱,影响安全形势的因素还比较多,不排除发生突发性事件,从而打破当前脆弱平衡的可能性。

中亚国家经济将进入低增长阶段

展望未来,中亚国家经济形势开始出现新的分化。由于世界油气价格大跌等因素影响,哈萨克斯坦经济将延续始于2014年的低速增长态势,前景不容乐观;乌兹别克斯坦因为相对较为自足的经济环境和较为健全的产业分工体系和多年布局,将持续稳健增长的态势;尽管土库曼斯坦开始步入个位数的相对低速增长阶段,其增速依然延续在世界经济增速排行榜上一直处于的领先地位;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经济自足性不够,仍旧会以依靠外来援助和贷款为主,前景堪忧。

中亚国家21世纪以来保持了10余年的高速增长阶段正在发生转折,多数国家越来越与世界经济同步,步入低增长的调整时期。中亚国家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开展国际合作共度时艰的重要性,更多地选择多元化的合作伙伴、自主的发展路径等发展道路,并越来越积极地融入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中,进入与中国务实合作的新阶段。展望未来,中亚国家经济将进入低增长阶段,与周边国家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各国经济提振尚需时日。

中亚“去俄化”势头上升

黄皮书称,随着形势的变化,尤其是受乌克兰危机的冲击,俄在中亚的影响力面临巨大挑战。

一、群雄逐鹿中亚,俄罗斯的中亚外交遭遇严峻挑战。乌克兰危机以后,尤其是2015年以来,中亚出现了新一轮的“大国外交热”,美国、日本、印度、土耳其等都明显加大了对中亚的外交力度,不断挑战着俄罗斯的影响力。

二、中亚各国对俄疑虑上升,积极推进多元化外交。苏联解体20余年,原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均已建立起自己的国家体制,希望沿着自己所规划的道路发展。哈萨克斯坦等国虽然赞同在经济方面展开一体化,但对俄罗斯隐然若现的“帝国情结”一直有所警觉,担心主权因一体化进程而遭到侵蚀,因而哈萨克斯坦等国一直反对政治上的融合或主权的过度让渡。在此背景下,中亚各国不愿向俄“一面倒”,更重视借力中亚地缘政治格局多元化推进多边外交。各国在与俄罗斯保持合作的同时,积极发展与其他大国的关系,尽力保持自身战略自由度。

中国与中亚能源合作亟待建立多边协调机制

中国与中亚能源合作紧密,已签署大量的双边政府间、企业间能源合作协议,并建成了中哈原油管道、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A/B/C线。中国与中亚油气运输管道的建设对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合作的意义重大,共建管道是油气资源国、消费国、过境国对长期能源供应、需求、过境运输的承诺。当前,中国已在中亚地区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双边能源合作,在合作项目实施初期双边推动比多边协调更为有效。

但为保证油气管道的长期稳定运行,中国亟待本着“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立足当前、放眼长远”的原则建立多边能源合作协调机制,一方面可避免油气资源国、管道过境国能源政策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能源生产国、过境国、消费国之间的协商沟通,解决各自关切,形成能源利益共赢与合作的局面。随着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的深入,中国也面临协调平衡不同国家之间利益和矛盾的局面。在哪些国家间建立、建立何种功能的多边协调机制,这也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中国在中亚地区的能源合作,由于不涉及与俄罗斯的合作,且作为重要资源国的土库曼斯坦并非上合组织成员国,因此多边协调机制宜在中国与中亚五国之间探讨建立,主要在能源信息共享、政策沟通、事故应急处理、争端解决等方面建立协调沟通机制。

感谢支持199IT
我们致力为中国互联网研究和咨询及IT行业数据专业人员和决策者提供一个数据共享平台。

要继续访问我们的网站,只需关闭您的广告拦截器并刷新页面。
滚动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