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感情的社交媒体

Social-Media-Overload-Study

 

这周我和社交媒体专家以及儿童成长专家们一起为即将举办的座谈会开了一次规划会。会议上,其中一位心理学家和我们分享了一个再熟悉不过的故事:在学校的野营旅行中,一个女生发现野营地没有手机信号,只有自助餐厅的一角有wifi时,她彻底抓狂了。她说:“我们不应该为无法与外界用电话联系这样的悲剧默哀一会吗?”

说实话,出于自己的生活感受,大多数成年人也能理解这种“失联”的恐惧。今年夏天我也有说起来可笑的类似经历。当时,我正和朋友们制定外出计划,结果手机意外失灵,这让我在社交媒体中处于一个孤立的情境。那是周六晚上,我正在和朋友们互发信息,讨论在哪里见面,就在那时她们好像消失了。我给她们两个都发了信息——没有回信;我给她们打电话——没有回应。与此同时,我看到她们在Instagram 和Facebook上晒出了她俩的趣照。是的,当时我——一个成年女性,拥有丰富的社交生活——变得和一个青少年一样,因为和我的小团体失去了电话联系而落单,所以很焦虑。

技术和社交媒体对我们生活的许多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但是我们对这些工具的依赖无疑会给我们在乎的关系构成威胁。那个周六晚上的“灾难”是因为我的一个朋友把手机落在车里了,另一个的没有电了,这么普通的事情导致我们之间发生了真正的—虽然完全是出于意外—情感隔断。第二天,我们之间进行了一场并不轻松的谈话,然后我发现她们俩人彼此都以为对方联系了我。接下来的谈话让我们之间变的更加亲密无间,互相理解。这才是真正的情感联系。

当我们了解了社交媒体作为一种积极正面的工具所具有的潜能——需谨慎运用——以及我们真诚的分享和自己有关的事情,我们就能使真正的沟通和情感联系发生。反之,通过分享,我们就能知道别人可能正在经历什么事情,从而给予彼此支持。这要求我们具备完全展现真实自我的意愿,大多数人都不能坦然的接受这种做法,因为我们缺少这样做的工具和日常练习。

社交媒体我们所有人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增加了我们的难题。这就是我认为我们应该着重加强社交和情感学习的一个原因。通过学习,我们的孩子就能够认识到友爱他人、尊敬他人的必要性,可以了解如何更好的应对社交媒体引发的压力,处理社交媒体造成的负担。

我们在“无瑕之基”组织的工作中就支持“社交和情感学习的王者之法”这样的项目。这个项目利用学校中的课程教老师和学生如何处理这些问题。社交—情感学习还有一个额外的益处,它能帮助我们最终在社交媒体中给予他人更多的同情,这些“他人”就是在这个更为广阔的“真实世界”中和我们的生活有关联的人。我相信这是社交媒体最完美的状态,或者至少应该是这样。无疑这么说比这么做要容易的多,但是,这应该是一次重要谈话的开端,我们都应该致力于和我们生活中遇到的人,特别是我们的孩子展开这样的一次谈话。

就一些年轻人而言——这个数字化时代能为社会发展和建立社会联系提供容易实现的新方法。关键在于:抱着积极地目的使用社交媒体。如果我们利用社交媒体做出有意义的实际行动,这将会成为一个“本垒打”,即使是最简单的一个姿势也能产生积极的效果。采取实际行动很简单,给某人打个电话、送张卡片、或者直接给某个新发表了消极状态的人直接的帮助。我最近见证了一件触动我的事。一个朋友在网上发表了她弟弟自杀的消息,应对这件事时,我们学的关于悲痛和创伤的课程被证明是无价的。

在我们日渐扩展的生活范围中,和一些不同领域的人们保持面对面的联系很不容易。这时,社交媒体还可以用作帮助我们和他们保持联系的一个有力工具。比如说,简简单单的一个行动——我们可以和在家乡的家人或者年长家人分享照片,帮助他们留在联系圈子中。我几乎每天都用手机给我母亲发照片,以便让她参与到住在千里之外的家人生活中。当我们面对面在一起时,我们会浏览Facebook上我们远在他国的亲友的照片。我自己的密友和家人在另外三个城市。但是让我有种惊异之感的是我飞到旧金山、洛杉矶或者纽约时感觉就像回到了家,没有错过任何事。这都是因为通过社交媒体,我们彼此间的关怀从未间断。

和所有的事一样……这和现代、自我意识、在尊重他人的情况下展现某事有关。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自己决定自己的道路和选择。讽刺的是,尽管我非常相信社交媒体,我14岁的儿子却刚好相反,避开了社交媒体。他甚至都不想要手机。技术总是不断变化的,我们的选择也各不相同,但是人是不变的。我们作为“完美”的人类长久以来所面对的一个简单的问题就是我们是否能对别人友善—并且首先“喜欢”我们自己。我们能拥有带有感情的社交媒体吗?毕竟这才是人类真正珍视的“联系”。

via:译言

 

 

感谢支持199IT
我们致力为中国互联网研究和咨询及IT行业数据专业人员和决策者提供一个数据共享平台。

要继续访问我们的网站,只需关闭您的广告拦截器并刷新页面。
滚动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