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微博真不行了吗

把时间拨回两三年,Facebook如日中天,业内人士鼓吹着其将连接世界,改变文明!微博则成为中国互联网的新的颠覆力量,人们看到了它对社会的巨大改造力。 

国外关于年轻人是否对Facebook失去兴趣的争论跟国内争论新浪微博是否已经日薄西山一样热闹。有人说这是媒介演化的必然结果,有人表示年轻人追求新诸如instagram,snapchat或tumblr那样的新生事物。而对于微博,人们说很多人转移到了诸如微信,朋友圈那样的服务中。

iStrategyLabs通过facebook的社交广告工具提供的数据证明了Facebook年轻用户的原理。根据istrategy,年龄在13-24的美国Facebook用户自2011年1月份以来流失了超过600万。如果这个数据正确,相当于在过去三年中,Facebook的年轻用户流失了近25%,意味着在捕获年轻人的芳心方面,Facebook已经人老珠黄。

acebook_s_teenager_problem_n

再来看微博,CNNIC的数据称2013年第一季度,受农历春节的影响,微博客类应用 的总覆盖人数先降后升。第二季度呈逐月降低的态势,从4月到6月,降幅达8.3%。除了覆盖减少外,用户黏性也在下降。CNNIC的分析将微博用户的减少归咎于PC端网民减少的影响,移动应用的分流,商业化的负面影响,以及微博自身优质内容的减少。

1

面对这两个曾一度让人迷糊的互联网服务,199IT的小编我陷入深深的思考,什么样的服务能够基业长青,什么服务又只是昙花一现。回到传统典型的社交场景,人们的真实社交是一阵热一阵冷,存在明显的间歇性。因为不管一个事情也好,一个人也好,能够吸引你长期的注意力并不容易。

基于社交关系链形成的微博,SNS就是这样子,一开始也许你所关注的社交对象的兴趣和生活细节对你而言都是重要的。但新鲜感过后,你关注的对象也变得才思枯竭,你也对这些内容失去兴趣。这个时候你需要转移,在微博这种曾被吹棒之上的弱关系环境下更容易如此,因为那个你所关注的对象一开始亮闪闪地吸引了,接触越久,了解愈多后,也就那么一回事。而对于关系链较强的Facebook这类社交网络而言,也有类似的问题,但好处是关系链要更强一点,用户转移较难,但同样关系链强的特点是用户可以被一锅端。就如同微信端走了QQ关系链,手机通信录中你最亲密的那个圈子一样。传统经济中的网络效应壁垒既容易建立也容易被消解。

在通信和沟通需求方面,尽管提供服务的社交平台在不断改变,在总的来说,目前呈现的两类需求是不会过时的。一类就是一对一的即时通信沟通,包括文字,语音聊天,一对一是人类展现亲密,关系铁的一个证据。从书信到电话到手机,到QQ,微信,其生命力可见一斑。

第二类就是社交场所,如同生活中一样,我们会参与社交讨论,抛出社交话题,期待对方的参与。在社交网络中,也是一样,所不同的时,你的话题摆脱了传统社交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类需求显然也是永恒的,但关系链的强度相较一对一要弱一点,但对人的吸引程度无疑是极大的,极为容易成为一时的潮流,因为这类沟通往往聚焦在共同的兴趣和话题上,让人获得社交参与感和认同感。Facebook,Qzone,人人网,QQ群,微信群,朋友圈是其中的典型服务场景。

在国内互联网,因为QQ的强势沟通地位,我们可以看到Qzone出于QQ,朋友圈出于微信,可以清晰看到在一对一沟通的基础上对社交讨论的拉动轨迹。如果母体不行了,社交网络也随之奔溃。而Facebook缺乏了强有力的私密即时通信沟通,尽管体量很大,关系链很紧密但也更容易被颠覆。

via:199IT

感谢支持199IT
我们致力为中国互联网研究和咨询及IT行业数据专业人员和决策者提供一个数据共享平台。

要继续访问我们的网站,只需关闭您的广告拦截器并刷新页面。
滚动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