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生产模式为何能比非集成生产模式更具有竞争力

在微软发布Surface之前,其公司一直沿用着传统的移动设备生产方法:微软提供软件,其硬件合作商提供硬件。同样的,其他大型公司也一直使用着这套生产模式,像谷歌公司,该公司研发Android系统,其他硬件商提供硬件。不过,这个政策在收购摩托罗拉移动之后得到了改变。而苹果公司此前在20世纪90年代也使用过这个策略,不过却造成了其公司的损失,曾一度成为业界的笑柄。现在,可以说,这个模式已经在整个行业都得到了很好的使用。

不过,不得不提的是,非集成生产模式较之集成生产模式,虽然能降低成本,但它也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即降低组件之间的性能。让我们看下微软先前曾与硬件合作伙伴之间的一些轶事:

惠普平板电脑非常的薄,然而因特尔处理器却让这个平板运行起来非常得烫,并且软件运行不流畅,屏幕的触屏效果不理想。“这个就像你开车一样,当你转动方向盘,结果车却不会转弯的那种感觉一样。”惠普前总裁这样描述。–摘自《纽约时报》

那么,与1995年风靡的非集成生产相比,现在的集成生产究竟胜在哪一方面呢?要解释这个,克莱顿·克里斯滕森的颠覆性技术可能会是一个最好的解释。当一个新产品刚推出的时候,对于大部分消费者来说,产品的质量不需要很高。克里斯滕森用一张图表来表示(如下图)。


根据克里斯滕森的这张图表,我们可以发现颠覆性技术发展的速度往往比顾客在技术上的要求快得多。图表中,黑色的线代表颠覆性技术,红线代表低质量的使用, 绿线代表中等质量的使用,紫线代表高质量的使用,蓝线代表消费者大部分需求质量的使用。从图中我们可以发现黑线上升的速度比其他的线来得快。不过,当新产品达到足够好的时候(即黑线超过紫线和蓝线的时候),顾客似乎就变得不怎么愿意花大钱去购买升级改版后的产品。从这里可以得出,开发商如果一直在性能方面 的开发领域投资的话,似乎不是个好选择。相反地,生产商们应该将“性能剩余”花费在设备价格降低方面比较好,即将各个生产分散开来。根据这个颠覆性技术,对于各大生产商来说,其 中最好的方法是由不同的公司生产比较核心的软件和硬盘。

另外有个比较有趣的问题:何时才是智能手机和平板可以达到让非集成生产击败集成生产的模式?笔者猜测将5到10年以后,消费者将不再有欲望为获取更快的网速、更多的性能、电池更长的寿命、更大的储存空间、更快的处理器等等花费更多。

不难看出谷歌、微软和其他一些公司,除苹果公司之外,他们都错过了PC和新一代移动设备之间最关键的部分。就连克里斯滕森自己也错过了:

克里斯滕森让人最失望的一个预测是他完全没有想到iPhone会是如此的成功。在克里斯滕森看来,iPhone作为一个低端机,只是一个花里胡哨的手机。不过事实证明,克里斯滕森的颠覆性技术只适用于苹果的笔记本电脑。–摘自《纽约客》

当把iPhone作为一个高端的智能手机分析的话,可以发现其一直处于一个创新的状态(即处于图中的蓝线上方)。而被视为低端笔记本电脑,iPhone则属颠覆性的创新,其最终会包含PC的内容。在iPad技术的支持,苹果公司似乎的确是这么做的。

评论已关闭

感谢支持199IT
我们致力为中国互联网研究和咨询及IT行业数据专业人员和决策者提供一个数据共享平台。

要继续访问我们的网站,只需关闭您的广告拦截器并刷新页面。
滚动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