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图书: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 [平装]

内容简介

《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包括:第一章人造与天生、第二章蜂群思维、第三章有心智的机器、第四章组装复杂性、第五章共同进化、第六章自然之流变、第七章控制的兴起、第八章封闭系统、第九章“冒出”的生态圈、第十章工业生态学等等。

 

点击链接进入英文版:

 Out of Control: The New Biology of Machines, Social Systems, & the Economic World

编辑推荐

《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用最科学的方法,一语道破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过去十年公认最其智慧和价值的一本书”——《长尾理论》作者克里斯•安德森他影响了苹果公司的史蒂夫•乔布斯、《连线》杂志的总编克里斯•安德森、《黑客帝国》的导演沃卓斯基兄弟、《少数派报告》的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他参与创办了《连线》杂志、发起第一届黑客大会、创作《失控》……他是网络文化的发言人和观察者……他是——凯文•凯利。

媒体推荐

“本世纪对西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东西文库
“大众智慧、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网络社区、网络经济、协作双赢、电子货币……我们今天所知的,绝大多数是我们二十年前就已知的,并且都在这本书中提及了。”
——凯文•凯利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凯文•凯利(Kevin Kelly) 译者:东西文库(美)凯文•凯利,Kevin Kelly,生于1952年,被人们亲昵地称为KK。《连线》(Wired)杂志创始主编。在创办《连线》之前,是《全球概览》杂志(The Whole Earth Catalog,乔布斯最喜欢的杂志)的编辑和出版人。1984年,KK发起了第一届黑客大会(Hackers Conference)。他的文章还出现在《纽约时报》、《经济学人》、《时代》、《科学》等重量级媒体和杂志上。

目录

第一章 人造与天生
1.1 新生物文明
1.2 生物逻辑的胜利
1.3 学会向我们的创造物低头第二章 蜂群思维
2.1 蜜蜂之道:分布式管理
2.2 群氓的集体智慧
2.3 非匀质的看不见的手
2.4 认知行为的分散记忆
2.5 从量变到质变
2.6 群集的利与弊
2.7 网络是二十一世纪的图标第三章 有心智的机器
3.1 取悦有身体的机器
3.2 快速、廉价、失控
3.3 众愚成智
3.4 嵌套层级的优点
3.5 利用现实世界的反馈实现交流
3.6 无躯体则无意识
3.7 心智/躯体的黑盲性精神错乱第四章 组装复杂性
4.1 生物——机器的未来
4.2 用火和软体种子恢复草原
4.3 通往稳定生态系统的随机路线
4.4 如何同时做好一切
4.5 艰巨的“拼蛋壳”任务第五章 共同进化
5.1 放在镜子上的变色龙是什么颜色的?
5.2 生命之无法理喻之处
5.3 在持久的摇摇欲坠状态中保持平衡
5.4 岩石乃节奏缓慢的生命
5.5 不讲交情或无远见的合作第六章 自然之流变
6.1 均衡即死亡
6.2 谁先出现,稳定性还是多样性?
6.3 生态系统:超有机体,抑或是身份作坊
6.4 变化的起源
6.5 生生不息的生命
6.6 负熵
6.7 第四个间断:生成之环

第七章 控制的兴起
7.1 古希腊的第一个人工自我
7.2 机械自我的成熟
7.3 抽水马桶:套套逻辑的原型
7.4 自我能动派

第八章 封闭系统
8.1 密封的瓶装生命
8.2 邮购盖亚
8.3 人与绿藻息息相关
8.4 巨大的生态技术玻璃球
8.5 在持久的混沌中进行的实验
8.6 另外一种合成生态系统

第九章 “冒出”的生态圈
9.1 一亿美元玻璃方舟的副驾驶
9.2 城市野草
9.3 有意的季节调配
9.4 生命科学的回旋加速器
9.5 终极技术

第十章 工业生态学
10.1 全天候、全方位的接入
……
第十一章 网络经济学
第十二章 电子货币
第十三章 上帝的游戏
第十四章 在形式的图书馆中
第十五章 人工进化
第十六章 控制的未来
第十七章 开放的宇宙
第十八章 有组织的变化之构架
第十九章 后达尔文主义
第二十章 沉睡的蝴蝶
第二十一章 水往高处流
第二十二章 预言机
第二十三章 整体、空洞、以及空间
第二十四章 九律
附录 人名索引
“失控”的协作与进化——翻译后记

后记

很多人都会认为这本书过于技术化了,不适合阅读。这的确不是一本轻松的读物。事实上,那些有机会先睹为快的朋友们都告诉我,每读上一小节,他们都要停下来,想一想,甚至还要休息一下。不过,他们也无一例外地表示,这是一部真正有价值的书,是一部思想之书、智慧之书。
这样一部读着都很“辛苦”的书,其翻译过程就更不必说了。但翻译的辛苦,并不是值得在这里大书特书的事情——翻译本就是一件苦差事。这部书的翻译过程之所以与众不同,正在于它身体力行地实践了这本书中的思想。
翻译工作早在2008年5月就开始了。起初只有一位译者——同时身为清华数学系的学士学位和北大哲学系的准博士学位。我们在评估原作后一致认为,这样一个“大部头”,绝不能采用多人协作的方式,否则很难保证质量。现在回过头来看,这其实也是一个近于“荒谬”的结论。上世纪也曾有很多高质量的译著,是由团队协作完成的。只不过后来,地理上聚在一起的团队不复存在,翻译似乎成了“一个人的战斗”,即使有多人参与,也往往是编辑在时间的压力下将原作分成几块,包给不同的译者分头完成而已。

文摘

突然之间,加密对那些除了隐私之外似乎没什么好隐藏的普通人来说竟然变得有用之极。根植于网络中的点对点加密,同电子支付联姻,与日常的商业交易紧紧捆绑在一起,成为了像传真机和信用卡一样的工具。
也是在突然之间,那些用自己的纳税钱资助了军方研发加密技术的公民们想要收回对这项技术的所有权了。
可是,政府(至少是美国政府)会以若干不合时宜的理由而拒绝将该技术还给人民。所以在1992年夏天,一个由富有创意的数学黑客、公民自由主义者、自由市场的鼓吹者、天才程序员、改旗易帜的密码学家以及其他各种前卫人士组成的松散联盟开始创造、拼凑甚或是盗用加密技术,并将其植人网络之中。他们管自己叫“密码朋克”。
1992年秋天的几个周六,我参加了蒂姆·梅还有其他大概十五个“密码反叛者”在加州帕洛阿尔托举行的“密码朋克”月度会议。会议在一座毫不起眼的、挤满了小型高科技创业公司的办公楼里举行。这种办公楼在硅谷到处都是。会议室内铺着一体的灰色地毯,还有一个会议桌。黄发披肩的会议主持人埃里克·休斯试图平息大声嘈杂的、固执己见的声音。他抓起笔在白板上潦草地写下了会议日程。他所写的与蒂姆·梅的数字签名遥相呼应:信誉,PGP加密,匿名邮件中继服务器②的更新,还有迪菲·海尔曼关于密钥交换的论文。
闲谈了一阵之后,这群人开始干正事了。上课时间到了。成员迪安‘特里布尔站到前面做对数字信誉研究的报告。如果你要跟某人做生意可你仅仅知道他/她的电子邮件名称,你怎么能肯定它们是合法的?特里布尔的建议是你可以从某种“信托代管”那里购买信誉——这是一种公司,类似于资格或证券公司,可以为某人提供担保,并为此收取费用。他阐释了博弈论中有关循环式谈判游戏——譬如囚徒困境——的结论,以及由此得到的启发:当游戏参与者不是只进行一次博弈,而是在同一局面下反复博弈时,收益会有所变化;在反复博弈所形成的关系中,信誉至关重要。大家讨论了在线买卖信誉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对新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然后,特里布尔坐下,另一个成员站起来做简短发言。讨论以这种方式顺序进行。
身穿黑色皮衣且上面钉有各种饰钉的亚瑟·亚柏拉罕回顾了最近一些关于加密技术的论文。亚柏拉罕在投影仪上演示一叠画着各种方程的幻灯片,带着大家把数学证明过了一遍。很明显,数学内容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轻松。坐在桌子周围的,是程序员(许多都是自学出来的)、工程师、咨询顾问——全都是非常聪明的人,但只有一个人有数学背景。“你说的是什么意思?”,就在亚伯拉罕讲话的时候,一个安静的成员提问到。“哦,我明白了,你忘了系数了”,另一个家伙回应到。“到底是。对x的,还是a对y的?”这些业余密码学钻研者们质疑着每一个论断,要求讲述者给予澄清,反复地琢磨,直到每个人都搞清楚。黑客的头脑、程序员那种要把事情干得最漂亮、找到最短路径的冲动,冲击着论文的学院做派。指着一个方程的一大片算式,迪安问到,“为什么不直接把这些都扔掉?”。这时后面传过来一个声音:“问的好。我想我知道为什么。”接着这人解释起来,迪安则边听边点头。此时亚瑟环顾四周,看看是不是每个人都听懂了。然后他接着讲下一行;而那些听懂了的则给那些还没明白的人解释。很快屋子里到处是这样的声音“哦,这就是说你可以在网络设置上提供这种功能!嘿,强!”就这样,又一个分布式计算的工具诞生了;又一个组件从军事机密的遮蔽下传送到了互联网这个开放的网络;网络文化的基座上又添上了一块砖。
小组是通过密码朋克邮件列表这个虚拟网络空间来推广他们的努力的。来自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热衷于加密技术的人每天通过互联网上的“邮件列表”互动,为了以低成本来实现他们的想法(比如数字签名),他们就在这个虚拟的空间发送那些还在编写中的代码,或是讨论他们所做的事情的政治和伦理含义。

感谢支持199IT
我们致力为中国互联网研究和咨询及IT行业数据专业人员和决策者提供一个数据共享平台。

要继续访问我们的网站,只需关闭您的广告拦截器并刷新页面。
滚动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