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衰老》:适当低温,寿命保鲜!

看看今天的论文,又看看窗外,很难不让人感慨一句,太可惜了,春天了,气温上来了……

如果还是数九寒冬,很难不立刻放下手机打开窗子享受一下大自然送来的延寿馈赠啊哈哈(不是。

今日,《自然·衰老》杂志发表了来自德国科隆大学科研团队的新论文,研究者们发现了低温促进寿命延长的背后机制,适当的温度降低能够激活细胞对异常蛋白的降解,暴露于36℃下的人类细胞能够显著减少病理蛋白聚集和神经变性。

这意味着低温可能不仅是衰老的解药,还为亨廷顿病和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等与异常蛋白积累有关的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向。

论文题图

刚才说要吹寒冬冷风纯属开玩笑,极端低温有害无益,不过适当降低温度的确能够为生物体提供有益影响。实际上,无论在变温动物还是恒温动物中,都发现降低体温能够延长寿命。

此前的研究发现,相较标准温度20℃下的线虫,在15℃生活能够显著延长线虫寿命;啮齿动物暴露在较高的环境温度下,体温升高0.5℃,寿命就会显著缩短,而降低0.5℃,反而可以延寿。

这种温度与寿命的关联在人类中也是存在的,而且有趣的是,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体温平均每10年就下降了0.03℃,与此同时人类寿命也有大幅度增长,不能说二者之间毫无关系。

温度与寿命的神秘联系已经出现在我们眼前超过一个世纪,但是背后的为什么仍旧悬在头顶。曾有研究者猜测,低温引起的延寿源于低温下化学反应和新陈代谢速率的降低。不过一些研究证据却显示,这种被动的变化无法解释一切,期间一定存在主动的调节过程。

此次科学家们将目光放到了蛋白酶体上。根据之前的研究成果,低温能够激活线虫中维持细胞稳态的分子伴侣和相关细胞功能,而异常蛋白积累也参与了很多衰老相关疾病的发展

由于低温会影响线虫发育,所以研究者们将线虫在25℃下培养至成年,才将它们分别转移到不同的温度环境下。实验结果发现,相较25℃20℃,在15℃下生活的线虫中,胰蛋白酶样蛋白酶体活性显著增加了。

15℃显著增加了线虫胰蛋白酶样蛋白酶体活性

进一步分析发现线虫中psme-3表达增加,也就是人类PA28γ/PSME3的同源物,是一种蛋白酶体激活因子

在低温下过表达psme-3能够增强蛋白酶体活性,但在标准温度或高温下就不会了,后续分析发现,这受到上游冷敏感通道TRPA-1的调控。

抑制psme-3则会消除低温的延寿奇效,同样,这在其他温度条件下就不成立了。

抑制psme-3抵消低温的延寿效果

PSME3的作用范围相当大,它在各种组织中广泛表达,且分别敲低生殖细胞、神经元、肠道、肌肉等组织中的psme-3都能影响低温的延寿效果。

那么它具体做了什么呢?

PA28γ激活蛋白酶体能够诱导蛋白降解,这是细胞清理垃圾的一环,如果该过程失调,就会导致异常蛋白在衰老过程中积累并最终损害细胞功能。

研究者在线虫中观察了亨廷顿病相关蛋白polyQ67肽的积累,发现标准温度下,可以观察到polyQ67的显著积累,25℃下积累进一步增加,而15℃能够显著减少polyQ67积累

低温能够显著降低病理蛋白积累

研究者还测试了ALS相关蛋白FUS,低温同样能够减少它的聚集。

那么人类呢?

人类可适应不了15℃,人类正常体温在36.5℃37℃之间,低于35℃就会诱发低温症,不过当人类睡着的时候体温可以平稳下降到36℃

因此研究者选择36℃作为我们适合的低温。和线虫一样,36℃下培养24小时的HEK293细胞中胰蛋白酶样蛋白酶体活性也有所增加,且同样能够减少polyQFUS蛋白的聚集

研究者还在iPSC衍生的神经元中进行了实验,发现低温能够显著改善FUS蛋白积累带来的神经元变性表型

低温下FUS聚集导致的细胞凋亡(红)更少

写到这里我想了想,咱们人类作为一个恒温动物,体温的自我调节机制还是挺强的,光靠吹冷风应该不太容易降低体温,不如……就还是多睡几觉吧!

参考资料:

[1]Lee, H.J., Alirzayeva, H., Koyuncu, S. et al. Cold temperature extends longevity and prevents disease-related protein aggregation through PA28γ-induced proteasomes. Nat Aging (2023). https://doi.org/10.1038/s43587-023-00383-4

来自: 奇点网

感谢支持199IT
我们致力为中国互联网研究和咨询及IT行业数据专业人员和决策者提供一个数据共享平台。

要继续访问我们的网站,只需关闭您的广告拦截器并刷新页面。
滚动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