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下半年“植信中国财富指数”报告

植信中国财富指数每半年发布一次,调查对象来自国内一线和重点二线城市的富裕家庭。首期于2021年上半年发布,本次发布为第二期。

2021年下半年植信中国财富指数为115,高于基准值100,较上期上涨1个百分点,说明富裕家庭在财富投资方面处于比较平稳向好的状态。

分项指数中,家庭财富指数132,较上期上涨6%,表明家庭财富状况良好,处于增长状态,并且财富规划的重视程度也在增加;资产配置指数104,与上期持平,表示富裕家庭对投资产品的追求整体保持乐观状态,但对中高风险和低风险产品需求出现两级分化;投资收益指数115,比上期略降,主要是境内流动资产表现不佳而导致的收益缩水;投资信心指数113,比上期下降3个百分点,新冠疫情的演化前景较为不确定,下半年国内散发疫情不断,富裕家庭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态度也有所保留,对各类资产未来的信心较上期略显不足。

一、居民整体财富水平有所增长

过去6个月居民整体财富水平有所提升,财富净增长比例未出现明显地区差异。从年龄层次看,25-30岁人群财富净增长比例下降,在市场分化较为严重的背景下,这或许与年轻一代偏好高风险和高频次交易投资,缺乏固收类资产和不动产资产配置有关。

财富净增长家庭中,大部分选择投资收益作为收入变化的原因。41-50岁人群是受惠于投资收益最多的人群;50岁以上人群不动产收益和公司获利的比例最高;31-40岁人群中,依然很大一部分以来工资收入作为财富增长的资金来源。

本期“教育规划”在所有财富规划中的重要性评分最高,而上期排名中“养老规划”的评分则为最高。税收规划、财产分配与继承和保险规划重要性提升明显,体现出在国家要求共同富裕的新形势下,受访家庭在新的政策变动预期下已开始积极布局。

本期指数来看,部分人群教育规划、税收规划和财富传承的重视程度仍有提升空间。占比最高的1000-2000万资产家庭对教育规划的重视程度仍较低;本期40岁以上人群对保险规划、税收规划、财富传承等规划的重视程度虽比上期有所提升,比例依然较低,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除“财富安全保障”外,所有财富规划目标选择比例均比上期有所增加。在国家共同富裕方针的感召下,整体的公益慈善意识有所提升;25-30岁年轻人群对公益慈善的热情高于其他年龄层;总资产1000-2000万、人数最多比例的家庭对慈善的需求相对更高;投资人士的公益热情也要高于其他职业。

二、富裕家庭资产配置两级分化明显

本期指数显示,过去6个月富裕家庭的投资中,风险偏好向激进和保守两端分化,稳健防御型比例显著降低。流动资产规模在300万以上家庭选择激进进攻型策略的比例显著上升,体现出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流动资产规模在100-300万的家庭则趋向十分保守;企业主群体延续上期趋势,相当比例企业主持续表现初对风险的厌恶。

·

本期调查还显示,富裕家庭对宏观经济及政策环境不确定性的担忧显著降低。“缺乏高质量信息渠道”成为了阻碍投资决策的最重要因素,这在总资产1000-2000万这一最大家庭群体中表现得最为明显。选择“顾问价值低”的比例普遍较低,意味着目前富裕家庭对理财顾问整体的专业程度较为认可。综合两大因素,理财顾问在作为富裕家庭获取信息渠道方面仍非主流,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实际收益仍旧是富裕家庭选择金融产品时最为看重的因素。就投资金融产品决策来看,“投资对象未来发展前景”是富裕家庭普遍关注的投资决策因素,但“实际收益”(也就是历史业绩)作为证明投资机构可信程度的重要指标,仍旧是富裕家庭选择金融产品时最为看重的因素。

富裕家庭海外配置资产热情持续减退。在全球资产配置方面,海外疫情挥之不去,叠加美联储收缩购债等政策不确定性,富裕家庭海外配置资产热情持续减退。仅15%富裕家庭持有境外资产,其中13%有海外金融投资,6%有海外不动产投资,两种都有的富裕家庭占比仅有约4%。

除境外不动产投资比例大幅下降外,富裕家庭资产配置比例与上期基本一致;但投资组合风险偏好有所上升。境内高风险资产(尤其是公募基金、私募基金)配置比例明显上升,在银行理财比例基本不变的前提下,更多现金和储蓄转化为风险资产;境外也类似,投资境外股票、私募基金和境外衍生品的比例明显上升,成为不动产投资的替代。

三、境内股票相关资产配置比例显著提升

本期指数显示,境内投资中,股票、共同基金和私募证券基金比例总计27.1%,已超过银行理财产品比例(23.3%)。虽然72%的富裕家庭都持有银行理财产品,但银行理财产品在投资组合中的占比相对上期保持不变,和增长的货币基金、股票投资形成对比。

中高风险资产配置比例和流动资产规模和家庭总资产规模都成正比。从境内流动资产配置比例来看,50岁以上人群虽低风险资产比例最高,但公募基金配置比例也最高。

境内流动资产组合中,37%的投资组合中包含公募基金,23%投资组合中包含股票。投资组合中构成最多的是银行理财、公募基金和股票,同时持有现金/银行理财/公募基金的人数最多,单纯持有现金的家庭比例极小。

四、 硬科技和房地产成为境内投资者最关注的行业

调查显示,富裕家庭对硬科技和房地产投资的关注度在所有行业中名列前茅。从境内投资行业分布来看,房地产行业在所有行业中热度最高。一方面是房价持续上涨让富裕家庭对房地产行业整体的投资预期保持乐观;另一方面房地产投资形式多种多样,如最近发行的基础设施REITs就受到市场的持续关注。

医疗健康和高端制造业作为“硬科技”行业的优秀代表,也成为富裕家庭优先关注和配置的主要行业。

在私募证券基金方面,其持有期限主要集中在1-5年。这表现出富裕家庭对私募基金大多采用长期投资的策略。购买方式主要仍以银行渠道为主,券商次之。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的主体仍是富裕家庭最信赖的平台。

富裕家庭在选择私募证券基金时首先看重投资主体的历史业绩,其次是存续时间,基金规模的关注度最低。在各类人群中,从事职业在企业相关及专业投资人士外的投资者最看重历史业绩,占比达到88%,可能由于职业收入来源较为固定,因此更注重额外收益。

公募基金方面,持有期限在3-5年的富裕家庭比例最大,小于3个月的比例为0。在各类人群中,企业主持有公募基金3-5年的比例最大,为46%,表现出此类人群在投资上更能沉得住气。反观25-30岁的年轻人在此期限内占比最小,仅为19%,而此年龄段近半数的富裕家庭持有期限在1年以下。

公募基金选择标准同样是以历史业绩和收益为首要条件,但与私募基金不同的是基金规模排名第二。公募基金的规模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基金经理的认可度。在各类人群中,最看重历史业绩的是流动资产在600万以上的人群,比例达到86%。

公募基金购买渠道主要来自第三方机构的代销,如支付宝和财富管理机构等,银行紧随其后。年龄的差异化在平台的选择上很明显:选择第三方平台的富裕家庭占比随着年龄段增长而递减,选择银行的则正好相反。显示出在逐步规范的条件下,第三方平台正逐渐打破传统观念的趋势。

未来6个月,有58%的富裕家庭看好混合型公募基金,大幅领先其他基金类别,货币市场型基金以33%的比例排在第二。混合型基金作为目前规模最大的公募基金类别,收益也相对稳健、可观,是大多数富裕家庭选择其的主要原因;货币市场型基金对于资产较多的富裕家庭是较为安全的选择。

在房地产方面,未来仅有20%的富裕家庭愿意购置商品房,而且超过90%的人群比较偏向境内的、新建的商品房。考虑到内地住房金融环境逐渐趋紧,对未来有购房需求的比重不大。尽管一、二线城市二手房市场体量较大,有些一线城市的二手房交易量是新房的2-3倍,但是富裕家庭仍旧对新房更为偏好,占据了绝对的地位和比重。从区域来看,尽管海外诸多地区近一年房价涨幅超过境内,境内商品房仍是富裕家庭的首选。

推动不动产购买决策的理由中,刚需为购买新房主要原因;交易信息不对称是主要阻碍因素。在“房住不炒”的背景下,非投资性住房需求占比更高。规范房产交易、合理有效分配住房信贷资源,有助于抑制房价较快上涨,保持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

从境内房产分布来看,一线城市的富裕家庭除了自身所在城市,天津、杭州、和珠海是其次要的投资目的地;商品房投资者主要还是集中在一线城市和重点二线城市,并对跨省房产投资兴趣较小。

五、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在境内平台选择方面进步明显

在投资者境内投资平台选择方面,银行在提供境内投资服务方面依然存在较大优势;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相比上期进步明显,在“投入最多资金”的机构类型中排名第二,高于券商,仅次于银行。

对理财顾问来说,解读经济、政策和市场趋势仍是当前服务的核心价值。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在定制理财方案和把握宏观/政策两方面表现优秀,甚至超越了以专业度著称的公募基金公司;从整体上看,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顾问服务的排名都相对靠前,体现出在服务方面较强的竞争实力。

境内投资选择金融机构和平台时,第三方财富机构因为其独立、科学的方式对客户财富进行管理而受到越来越多富裕家庭的青睐;在阻碍富裕家庭选择三方财富机构的因素中,业务的不熟悉有所下降,越来越多的人更注重三方财富本身的经营和风险是否能给他们带来安全感。总体而言,客观公正的定位是优势,风控制度不健全仍是富裕家庭最大担忧。

六、境外流动资产投资风险偏好上升

过去6个月境外低风险资产的配置比例显著降低,和疫情产生的跨境人员流动受限有关;境外股票配置比例明显提升,一方面是部分境外股票市场持续上涨,另一方面是港股通等政策扩大让投资境外股票更为便利。

境外投资中,国家/地区方面排名前三为中国香港,美国和德国;热门行业有健康医疗、房地产和金融。香港的跨境资金流动优势使其成为境外投资的主要市场,美国市场的热度来自资本市场的火热表现;境外医疗健康行业因其“硬科技”特质持续受到投资者关注,境外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也带动了投资境外地产相关行业的热情。

境外不动产投资方面,大中华区的区域-香港、澳门和台湾依然是主流的选择。尽管过去一年香港楼市相对冷清,但大部分富裕家庭将港澳地区房产投资的交易便利性和安全性作为优先考虑。

在做出境外不动产投资决策的理由中,投资获取利益是富裕家庭主要的动力和原因,超过半数的人以自己的想法和认知去投资境外不动产,主要是对于房产中介的合法合规性的担忧。境外不动产的投资属性相对更强,养老及资产配置等因素相对次要,且从主观判断角度看,其中隐含了一些风险。

在境外投资平台选择方面,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的认知度和转化率明显优于境内。银行在海外投资服务方面的优势不如境内明显,中资银行境内外网点市场占有率不足50%;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在“最多投入”机构排名中名列第二,从品牌认知到服务使用,再到投入最多资产的转化率也明显优于境内。

七、六成富裕家庭实现了8%以上的收益率

过去一年,有67%的富裕家庭设置了8%以上的收益率目标,实际年收益8%以上的家庭占比为63%;但15%以上的目标收益和实际收益的占比下降幅度较大。

就境内流动资产收益来看,过去6个月,货币基金和衍生品收益表现较好,公募基金收益趋弱。具体来看,低风险策略(如储蓄型保险及货币基金)普遍获得了较好的收益;股票、债券和公募基金等传统多头策略收益趋弱;贵金属、期货/期权等衍生品投资策略收益水平明显增强。

从预期回报率来看,公募基金投资者预期收益相对保守,预期回报在6%-8%区间的投资者高达70%,预期回报在20%以上的比例仅有2%。私募基金投资者的收益要求相对更高,主要集中在10%-20%区间;私募证券基金预期回报在30%以上的占25%,而私募股权基金预期回报在30%以上的只有17%。

过去6个月,境外流动资产收益和境内相反,境外低风险策略(如储蓄型保险及债券)收益率走弱;股票、共同基金等积极投资策略收益水平明显增强。

不动产投资方面,境内投资性商品房的表现实际和预期一致,租金回报率主要集中在5-7%;实际的房价年均增长率只有1%是下跌的。境外投资性商品房的租金回报率主要集中在5-7%,7%-9%占比紧随其后,收益7%以上比例高于境内8个百分点。

八、富裕家庭对未来经济形势相对乐观

整体来看,富裕家庭对未来经济形势持相对乐观态度,但由于境外的不稳定性,导致富裕家庭在国际经济形势这里的信心较上期稍差一些。

植信投资研究院研究表明,2021年下半年世界经济复苏可能放缓,经济增长因各国疫情拐点的不同步和一些国家疫情出现反复。这和富裕家庭对国际形势信心不足的调查结果不谋而合。

对于2021年下半年国内宏观经济形势,植信投资研究院也做出了许多前瞻性的判断:一是美国通胀预计将居高不下,就业情况有所好转,美联储开始考虑Taper,大宗商品价格可能四季度见顶回落;二是今年基建投资较难出现增速明显加快的情况,明年基建投资将有所提前;三是房地产行业景气度持续回落,投资增速预期下调,预计2021年新建商品房房价增速可能在4%以内,二手房价增长不超过3%;四是未来消费稳步复苏的方向不变,但疫情反复会扰动复苏节奏,仍需关注收入增速放缓、防御性储蓄导致消费倾向降低等两方面因素对消费的压制作用;五是全年出口可能实现“量稳”,四季度增速可能边际放缓,国内经济增长平稳叠加“双碳”限产政策,内需拉动上行承压,预计进口缓步增长。虽然中国经济受国外不确定性影响面临下行压力,但凭借本身的韧性和宏观政策的精准支持,中国经济仍然有望维持平稳、高质量的增长态势。

作者:连平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

感谢支持199IT
我们致力为中国互联网研究和咨询及IT行业数据专业人员和决策者提供一个数据共享平台。

要继续访问我们的网站,只需关闭您的广告拦截器并刷新页面。
滚动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