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IT数据社群:超1.6万会员的选择,超3000个数据主题,仅199元/年。
点击加入
关闭

解读《衡量信息社会报告(2015)》:进一步提升我国IDI指数

☞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最新IDI指数

2015年11月30日,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衡量信息社会报告(2015)》,反映2014年全球167个国家和地区信息通信技术(ICT)发展情况,对各国家和地区ICT发展指数(简称IDI指数)进行排名。根据最新报告,IDI指数排名前十的国家和地区是韩国、丹麦、冰岛、英国、瑞典、卢森堡、瑞士、荷兰、中国香港、挪威。我国IDI排名第82位,相比上年排名上升4个名次。我国最新IDI指数值为5.05,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5.03),显著高于亚洲国家平均水平(4.70)和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4.12)。

IDI指数是衡量各国家和地区ICT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从ICT接入、ICT使用以及ICT技能三个维度,选取11个分项指标加权计算得出。其中,ICT接入包括固定电话普及率、移动电话普及率、人均国际出口带宽、电脑家庭普及率、互联网家庭普及率共5个指标;ICT使用包括网民普及率、固定宽带人口普及率、移动宽带人口普及率共3个指标;ICT技能包括成人识字率、中等教育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共3个指标(各项指标排名情况详见表1)。

1我国IDI指数分项指标全球排名

指标名称 2014年
ICT

接入

固定电话普及率 71
移动电话普及率 112
人均国际出口带宽 138
电脑家庭普及率 80
互联网家庭普及率 75
ICT

使用

网民普及率 81
固定宽带人口普及率 65
移动宽带人口普及率 77
ICT

技能

成人识字率 73
中学教育毛入学率 83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91

来源:国际电联,《Measuring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2015》

来源:信息通信发展司

☞国际电联发布新版《衡量信息社会报告》

全球移动订户接近71亿 上网人数达32亿

国际电信联盟(ITU)11月30日发布的重量级年度报告《衡量信息社会报告》显示,目前的上网人数已达32亿,占全球人口的43.4%,而全球蜂窝移动订户接近71亿,蜂窝移动信号现已覆盖95%以上的世界人口。

报告指出,纳入国际电联ICT发展指数(IDI)的所有167个经济体,均在2010年至2015年期间提高了各自的IDI值,也就是说,信息通信技术的接入、使用和技能继续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改善。

“ICT是实现17个新达成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国际电联秘书长赵厚麟说,“而这份报告在可持续发展目标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没有衡量和报告,我们便无法跟踪取得的进展,这正是国际电联每年都要收集数据并发布这一重要报告的原因。”

互联网:上网人数空前增长,但增幅趋缓

截至今年年底,全球约46%的家庭将可在家中上网,而去年和2010年的数字分别为44%和30%。在发达国家,现已有81.3%的家庭拥有住宅互联网接入,发展中国家的比例为34.1%,而联合国48个最不发达国家仅为6.7%。

最新数据表明,互联网使用增长放缓,在增速达到2014年的7.4%以后,2015年的全球增长为6.9%。发展中国家的互联网用户数量在五年中(2010年~2015年)近乎翻番,目前三分之二的网民居住在发展中国家。

移动宽带依然是发展最为迅速的业务,全球移动宽带订户数量在五年间增长了三倍多,从2010年的8亿增至2015年的约35亿。而固定宽带订户数量的增长则缓慢得多,估计目前为8亿。

移动网络覆盖:延伸至最后5亿人

蜂窝移动业务目前已覆盖全球95%以上的人口,这意味着世界上依然有约3.5亿人居住在移动网络尚未覆盖的地区,而一年前这一数字为4.5亿。虽然世界上89%的城市人口目前已为3G网络所覆盖,但全球34亿城市居民当中仅有29%受益于这一覆盖。

实现2020年既定目标难度大

国际电联成员于2014年通过了《连通目标2020议程》,为提高ICT的增长和包容性、可持续性、创新推动以及合作伙伴关系制定了一系列总体和具体目标。《衡量信息社会报告》首次盘点了当今世界在实现这些总体和具体目标方面的进展,并对截至2020年的成果作出预测。

报告预计,到2020年拥有互联网接入的家庭的比例将达56%,超过连通目标2020议程确定的全球55%的目标。然而2020年的上网人数仅占全球人口的53%,大大低于连通目标2020确定的60%的目标。

需进一步采取行动方能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不致与上述增长和包容性目标失之交臂。《连通目标2020议程》旨在确保到2020年,至少有50%的发展中国家家庭以及15%的最不发达国家家庭获得连接,但据国际电联预测,届时将只有45%的发展中国家家庭以及11%的最不发达国家家庭获得互联网接入。

服务价格:普遍持续下降,但欠发达地区依然严峻

报告指出,蜂窝移动业务的价格在全球范围内持续下降。最不发达国家的蜂窝移动价格指数也在不断下滑,从2008年占人均国民总收入的29%降至2014年年底的14%。

过去一年出现的最大幅度的移动宽带价格下降,使全球业务价格的可承受性平均提高了20%至30%。

到2015年年初,111个经济体(采自160个经济体提供的数据),包括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和67个发展中国家,都达到了宽带数字发展委员会确定的宽带业务费用不超过月平均工资5%的目标。然而,22 个发展中国家的宽带价格依然占人均国民总收入的20%以上。

报告还指出,尽管移动宽带价格在可承受性方面的成果颇丰,但固定宽带价格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持续下降后,又于2013年至2014年间有所抬升。尤其在最不发达国家,固定宽带业务依然令人无法承受,致使多数最不发达国家在固定宽带价格指标方面垫底。2014年平均固定宽带价格指标从一年前占人均国民总收入的70%飙升至 98%,而这无助于提高世界上最贫困国家已然极其低下的固定宽带采用率。

ICT发展指数排名:经济体差距日渐加大

2015年,韩国位居国际电联ICT发展指数(IDI)排行榜榜首,紧随其后的是排名第二的丹麦和第三的冰岛。今年,几乎所有接受调查的国家的IDI排名均有所提升。

在过去五年中,IDI值分布居中和垫底的国家之间的差距正在拉大。最不发达国家的IDI增长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尤其在IDI“使用”分指数方面落后,这可能影响到其受益于ICT发展的能力。

不同区域之间的 IDI 平均值相差悬殊。37个非洲国家中有29个处于2015年IDI最低的四分之一国家的行列,其中包括11个排名垫底的国家,凸显了解决非洲和其他区域数字差距问题的重要性。美洲约29个国家进入了全球前一半国家的行列。亚太地区ICT发展参差不齐,也反映出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巨大差异。独联体(CIS)地区国家的变化幅度最小,反映出该地区经济在一定程度上的相似性。该地区所有国家在世界排名中均处于中等偏上。在欧洲,除阿尔巴尼亚以外,平均值高于全球IDI均值5.03,在全球 IDI 排名中均在中等以上,反映出该地区高度的经济发展水平。

【小百科】 什么是ICT发展指数?

各国政府、联合国机构和业界普遍将国际电联的ICT发展指数(IDI)视为可以最准确和最公正地衡量各国整体ICT发展水平的手段。IDI将11项指标合并为一种综合衡量措施,可用作全球、区域和国家层面的基准衡量工具,同时有助于在一段时间内跟踪ICT的发展。该手段用于对ICT的接入、使用和技能的衡量,并包含诸如蜂窝移动订购用户、拥有计算机的家庭、互联网用户、固定和移动宽带互联网订购用户以及基本识字率等指标。

来源:中国信息产业网-人民邮电报 瑞闻

专家解读《衡量信息社会报告(2015)》:进一步提升我国IDI指数

2015年11月30日,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衡量信息社会报告(2015)》(以下简称《报告》),反映2014年全球167个国家和地区信息通信技术(ICT)发展情况,对各国家和地区ICT发展指数(简称IDI指数)进行排名。

一、IDI指数构成及排名情况

IDI指数是衡量各国家和地区ICT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从ICT接入、ICT使用以及ICT技能三个维度,选取11个分项指标加权计算得出。其中,ICT接入包括固定电话普及率、移动电话普及率、人均国际出口带宽、电脑家庭普及率、互联网家庭普及率共5个指标;ICT使用包括网民普及率、固定宽带人口普及率、移动宽带人口普及率共3个指标;ICT技能包括成人识字率、中等教育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共3个指标。

根据《报告》,IDI指数排名前十的国家是韩国、丹麦、冰岛、英国、瑞典、卢森堡、瑞士、荷兰、中国香港、挪威。我国IDI排名第82位,相比上年排名上升4个名次。我国最新IDI指数值为5.05,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5.03),显著高于亚洲国家平均水平(4.70)和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4.12)。

二、影响我国IDI指数的因素分析

(一)短板指标影响明显

从IDI指标构成来看,我国存在三个短板指标:移动电话普及率、人均国际出口带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一是移动电话普及率排名较低。2015年该指标排名为112位,低于我国综合排名30位。农村移动电话普及水平低是影响这一指标的主要因素。二是人均国际出口带宽排名过低。2015年该指标排名138位,低于我国综合排名56位。我国国际出入口带宽增长落后于行业发展需要,影响我国IDI指数排名。三是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排名偏低。2015年该指标排名为91位,低于我国综合排名9位。与ICT接入指标相比,该指标综合权重较高,对我国IDI指数影响较大。

(二)部分指标排名下滑

相比上年,我国今年11个指标中有5项出现了排名下降,综合考虑排名下降情况及权重因素,按照影响程度从高到低分别为:固定宽带人口普及率(下降8名,影响程度45%)、人均国际出口带宽(下降5名,影响程度30%)、中等教育毛入学率(下降3名,影响程度11.8%)、固定电话普及率(下降3名,影响程度10.2%)、电脑家庭普及率(下降1名,影响程度3%)。

(三)ICT技能指标增长缓慢

IDI指数中ICT技能部分的3个指标,成人识字率、中学教育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015年我国排名均未提升。由于ICT技能部分权重较大,我国平均知识水平偏低的现状,成为了影响我国IDI排名的重要因素。根据《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我国非网民不上网的原因主要是不懂电脑/网络,比例为61.3%,互联网知识与应用技能的缺乏是造成网民与非网民之间互联网使用鸿沟的重要原因。

(四)IDI指标存在统计口径差异

在IDI指数数据采集过程中,各国报送的某些数据与ITU规定的统计口径有较大差异。如,每百户居民移动宽带用户数是IDI指数中的二级指标,ITU规定口径为活跃移动宽带用户数。在实际操作中,各个国家报送每百户居民移动宽带用户数口径分为两类:一是按照3G(+4G)用户数除以人口,二是按照3G(+4G)上网用户数除以人口。我国报送的是3G上网用户数口径,如果按照2014年3G用户数口径计算,我国IDI数据为4.81,可提升至第80名,提升6个名次。

(五)IDI指标体系存在一定局限性

由于没有包含宽带速率、资费、互联网应用等方面的指标,IDI指数无法准确反应ICT发展质量及互联网行业发展情况。一是指标构成有失全面性,不能准确反映ICT产业发展状况。IDI指数体系缺乏反映网络能力和质量(如宽带速率、光纤用户占比等)以及互联网应用(如O2O等)等方面指标,既无法反映国家信息通信技术应用质量,也无法反映信息化发展的未来趋势。二是部分指标本身并非中立指标,作为统一评价标准有失合理性。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际互联网出口带宽人均受到内部信息源规模、语言、文化、宗教信仰等多方面影响,不适合作为衡量ICT发展水平的指标。三是指标间存在高度相关。例如,ICT技能指标中中学教育毛入学率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指标之间存在包含与被包含关系,两个指标同时出现将造成指标实际部分内容的重复,不能满足指标体系正交性要求。

(六)移动指标排名提升

我国移动宽带普及率上升16个名次,移动电话普及率上升8个名次,对IDI指数排名上升贡献最大。我国3G、4G商用起步虽晚,但发展速度快,未来提升空间大,移动宽带指标对我国IDI指数提升的贡献将不断显现。另外,我国移动通信在农村仍有发展潜力,随着移动电话普及水平提升,该指标对我国IDI指数的负向影响将逐步减小。

综合来看,IDI指数的11个指标中7个是普及率指标,而普及率指标与经济发展水平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根据2015年7月份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人均国民总收入(GNI)最新排名,按照美元换算和购买力评价排名,我国分别排在第101和105位。比较而言,我国IDI排名基本与之相适应,且适度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集中迸发,我国ICT行业发展及融合应用存在巨大发展潜力与增长空间。在现有基础上,合理提前规划布局,完善工作机制,加快信息基础设施演进升级,推进信息化应用融合渗透,提升我国ICT发展水平和IDI指数同时具备可能性和可行性,且对于重塑经济结构、转换产业竞争主赛场具有战略意义。

三、提升我国IDI指数的对策建议

当前,IDI指数收到各经济体广泛关注。一方面,IDI指数能够反映各经济体ICT发展水平,指导和促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ICT产品和服务应用普及、ICT使用技能提升等。另一方面,随着ICT技术不断发展与深度融合渗透,IDI指数影响力已经大大超出行业范畴,并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防风险、惠民生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并将成未来我国供给侧管理改革的重要参照指标。提升IDI指数要统筹全局,把握重点,大力发展信息基础设施,推动ICT技术应用普及,并进一步完善国内外与ITU相关的工作机制,协同多方力量共同推动IDI指数指标体系优化。

(一)强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ICT技术应用普及

一是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抓紧落实国务院出台的“宽带中国”战略和提速降费的相关政策,大幅提高城乡宽带网络接入能力,推进全光网络覆盖,加快4G网络建设,鼓励移动用户向4G迁移,提升移动宽带速率。加快互联网国际出入口带宽扩容,全面提升国际互联带宽和能力。二是完善农村及偏远地区宽带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加大中央财政投入,引导地方强化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基础电信、广电企业和民间资本通过竞争性招标等公平参与农村宽带建设和运行维护,探索PPP、委托运营等市场化方式调动各类主体参与积极性,快速提升宽带电信普及率。三是加强ICT应用引导,促进信息通信技术在各领域的推广和应用,通过应用带动普及水平提升。加快推动互联网与各领域深入融合和创新发展,充分发挥我国互联网的规模优势和应用优势,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大力拓展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的广度和深度。加快提升国民宽带应用技能,尤其是农村人口的数字化应用技能。

(二)完善工作机制,推动IDI指数体系优化

一是加强指数研究与国际沟通,广泛调动各方参与热情。进一步加强对IDI指标设计、测算方法的研究,规范我国向ITU的数据报送渠道和机制,严格把握数据质量,统一数据报送出口。二是继续与ITU指标组加强沟通交流,建议ITU对建立数据核实反馈机制。在指标阈值设置、指标调整等方面,加大ITU对口组两个在线论坛以及专家组会议的讨论反馈力度,宣传我们新的研究成果,提升在ITU的影响。三是积极鼓励我国通信基础运营企业及互联网企业加大参与力度,推动其加入IDI指数指标体系研究,同时利用参会契机寻找市场机会,扩大企业影响。四是联合与我国有共同诉求的国家和地区,推动IDI指数体系进一步优化完善。

来源:新华网 作者: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 孙克

国际电信联盟:全球信息社会持续演进发展 数字鸿沟不容忽视

新华网北京12月1日电 国际电信联盟日前发布的《衡量信息社会发展报告(2015)》(以下简称“报告”)指出,2015年,全球信息社会持续演进和发展,互联网的用户数量迅速增长,已超过全球人口的40%。

报告显示,最不发达国家在不断推进其连接举措,6.7%家庭实现了互联网连接,但与世界平均水平的46%和发达国家的80%仍有较大差距。

在接入ICT技术上,发展中国家仍然落后于发达国家,最不发达国家则处于更加弱势地位。部分地区的ICT技术和互联网接入明显地区其他地区,非洲的普及率明显落后于其他地区。数字鸿沟存在于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尤其是城市和农村之间。在许多国家,男性和女性之间依然存在着显著的数字鸿沟,而且在收入水平较高和较低的人群之间也存在普遍差距。

在全球信息与通信技术发展指数(IDI)排名中,韩国IDI指数在2010年和2015年均排名第一,IDI值从8.64上升至8.93。2015年IDI值排名前十的国家中,八个国家来自欧洲分别是丹麦、冰岛、英国、瑞典、卢森堡、瑞士、荷兰和挪威,另一个经济体来自亚洲,即中国香港,排名第九。

报告称,全球移动宽带用户数已从2010年的8亿增长至2015年的约35亿,而固定宽带用户数的增长则要慢得多,至今为止仅达到8亿左右。互联网的用户数量也迅速增长,已超过全球人口的40%。

移动蜂窝网络覆盖全球人口的比例已经超过95%,其用户数已从2005年的22亿增长至2015年的约71亿。随着业务订购量的不断增长,用户数量已接近全球人口数,在全球范围内,移动蜂窝普及的速度已放缓,但要在发展中国家实现普及移动接入和使用,仍有一段路要走。

报告认为,全球固定电话的用户数量出现了缓慢但稳步下降,2005年时为12.5亿用户数,到2015年则下降为约10.6亿,下降的部分原因是由于“固话被移动替代”。

报告指出,世界范围内移动宽带服务价格走低,使平均可承受度提高了20%至30%。国际电信联盟电信发展局主任布哈伊马·萨努表示,预付费移动宽带方案是价格最可令人承受的方案,使该项服务几乎与蜂窝移动服务一样令人能够承受。

报告说,国际漫游价格的区域监管措施有助于缩小数据漫游价格与国内价格之间的差距。业内研究认为,根据漫游用户母国网络和到访国家网络的不同情况,漫游费用的差异至少为5倍,不过报告说,近年来,一些国家已经出台了旨在降低漫游价格、增加用户透明度和防止“天价账单”的监管措施。

报告还认为,在信息社会,网络安全已成为日益重要的问题,网络安全威胁削弱了政府、企业和个人用户利用ICT技术和网络获得收益的能力,需要引起全球的广泛重视。(记者 李强)

注:本文系数据观综合自信息通信发展司、人民邮电报、新华网稿件整理

感谢支持199IT
我们致力为中国互联网研究和咨询及IT行业数据专业人员和决策者提供一个数据共享平台。

要继续访问我们的网站,只需关闭您的广告拦截器并刷新页面。
滚动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