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人们对手机流量的使用需求越来越多。这种市场需求宛如汹涌的洪水,如果处理不当,随时可能让流量资费的话题处于风口浪尖。笔者认为,出现什么问题,就出台什么政策,这只是一种“堵缺口”的做法,治标不治本,要真正处理此类问题,不妨参考大禹治水,以“疏”代“堵”。所谓“疏”是指善解民意,将用户需求与行为进行引导、疏导,以四两拨千斤的巧劲,化解运营商和用户之间的冲突。疏导的方法,笔者认为至少有以下三种。
一是进一步培养用户使用流量的习惯。很多用户在使用3G/4G套餐的时候,希望将当月没有消费完的流量转到下月。其实,套餐里也包含了不少的语音通话,但相比之下,并没有太多用户要求将未用完的语音转到下个月。仔细思考对比后不难发现,虽然语音通话总体呈下降的趋势,但套餐内的通话使用率却很高,超出套餐的通话比例也很高。因为长期以来,用户已经养成了打电话的习惯,对比套餐外的单价,觉得还是套餐划算,所以用得多、用得勤,更用得舒心无怨言。
二是进一步细化涉及流量使用的服务。目前,流量作为运营商提供的一项服务很单纯,就是其本身并没有很多附加值。如果能更深入地精细化经营,把流量和使用流量的各种媒介联系起来售卖,也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比如,加大和微博的合作力度,将流量与微博联系起来,设置微博专用流量,像增值产品一样推广到市场;再如,和某播放软件合作,对其会员用户开展包月视频点播业务,资源共享的同时,还能达到双赢效果。通过这种深度运营,不仅可以提升服务的价值,还能让用户不担心流量使用的问题,得到真正的实惠。
三是进一步丰富流量产品结构,加大使用的自由度。做好流量经营的重点还体现在其产品设计上。现行资费中的流量一般固定存在某档次的套餐中,或者以套餐外的附加包存在。其灵活性还是存在一定问题,如果用户能自由搭配套餐中的语音通话、短信、流量比例,那么就能突破现有套餐分档的局限性,充分释放用户的消费欲望。另外,对于流量包的使用,不妨推出亲情共享的功能,允许几个号码作为亲情号码共同使用,让用户有更多支配权。
流量作为一种有限的网络资源,是各大运营商面向未来的一张王牌。如何提升手中这张牌的价值,充分利用其带来的市场价值,是目前最重要的事。被动跟随市场动态的围堵政策显然已经落后于客观需要,只有冷静思考,学会站在用户的角度审视市场、看待消费,不断找到合适的方式方法疏导市场需求的洪流,才是提升流量经营的出路。
摘自: 中国信息产业网
更多阅读: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