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莱德智库:2016年投资展望(附完整版下载)

报告下载:添加199IT官方微信【i199it】,回复关键词【2016年投资展望】即可

2016年,在其他经济体苦苦挣扎之际,大家对美国经济有很高的期待。然而日本经济重陷衰退,欧洲则需要经济改革释放增长潜力。同样地,有许多新兴经济体面临拖累增长的结构性挑战,巴西经济严重下滑,中国则是大幅放缓。

货币政策循环主导了近几年的投资成效。宽松货币的风潮使估值偏高,但进入2016年,流动性和金融环境相对不会如之前那般充沛和宽松。随着美联储(Fed)终止为期7年的零利率,对其他市场的循环周期就要更加留意。

眼前有中国减速、商品价格崩跌、世界贸易低迷、新兴市场走下坡路等互相牵连的事件,因此我们认为美国经济必须再次扮演重要的角色来支撑环球的经济增长。

商业循环

金融危机后的经济复苏异乎寻常的缓慢。美国的进展可说是1960年以来历次周期中最弱的,与过去重大金融危机后的复苏亦步亦趋,参见下表。欧元区的表现更糟,它的实际经济规模和2008年初时差不多。

这表示美国的经济复苏可能还有看头,在其他经济体苦苦挣扎之际,大家对美国经济有很高的期待。日本重陷衰退,欧洲则需要经济改革释放增长潜力。同样地,有许多新兴经济体面临拖累增长的结构性挑战。巴西经济严重下滑,中国则是大幅放缓。

目前的循环动向难以解读,部分归因于结构趋势,如人口老化、债台高筑和科技变迁正与短期形势交会。结果如何?经济增长率、通胀或企业盈利不保证能达到过去的平均水平。

举例来说,麦肯锡估计未来50年,生产力增长必须达到1年3.3%,比过去50年平均快八成,才能弥补人口老化的效应。该机构直指,假如生产力保持在过去50年的水平,环球的商业循环周期正出现分歧。

制造业疲弱,服务业(经济产出就会比过去的年均值慢四成,占发达市场经济活动超过三分之二)则维持稳定,参见下方的左表。另一个分歧是,由于中国放缓,以及许多国家的信贷增长触顶,新兴市场经济停滞不前。发达市场则仍处扩张,参见下表。

1. 公司治理

相比之下,企业利润普遍向下收敛。美国的利润从接近历史高点下滑。欧洲的利润则跌破1995年以来的平均水位。参见下表。

2007年以来,新兴市场的利润暴跌了五成以上,反映出生产力增长骤降,甚至在中国经济放缓前就已开始。新兴市场的经济要靠改革为其从模仿到创新的转型铺路。

工资上涨造成新兴市场的利润萎缩,并可能开始影响到发达市场的企业盈利。强劲的就业增长正导致美国和英国的部分地区劳工短缺,而略为提高了工资预期。抑制碳排放的监管风潮也威胁到资源和其他行业的盈利水平,如《气候变迁的代价》(2015年10月出版)所详述。

得益于公司盈利增长强劲,日本则是例外。这反映出日本企业的转变对股东有利。

2. 空转

环球企业都在靠减少流通股份数来拉抬每股盈余。它们以便宜的成本发债,并将筹到的款项买回自己公司的股票及收购其他公司。当信贷宽松与增长机会匮乏时,这是理性之举。

紧缩的金融条件会使得公司较不愿通过发债融资,并蚕食自己股票份额。那要如何扩大盈余?焦点要回归到销售增长(提高营收),尤其是在估值偏高的市场上,如美国。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相信商业循环在2016年的投资成效上将扮演重要角色。

大部分股市在2015年都是空转,靠倍数扩张(本益比上升)和股息来隐藏盈余持平或下滑。在欧股今年以来所涨的17%中,倍数扩张就占了三分之二。盈余下降对英国和新兴市场为一大拖累,对美国则算温和。参见下表。

没有意外的是,获利有所增长的市场(如日本)在2015年表现良好。这是投资者在金融财报背后所看到的正面迹象。

政策与流动性循环

各国货币政策周期俨然并不同步。我们预期美联储将以紧货币政策,同时却看到欧洲央行(ECB)和日银(BoJ)续推宽松政策。

环球流动性在2016年大致充沛,但我们预期金融环境会有所收紧。根据花旗集团的数据显示,央行为环球金融体系提供润滑剂而购买的资产规模已经自金融危机以来首度掉到零以下(以净值来说),参见下表。通过量化宽松拉升资产价格的势头改变了动向:热气球需要燃料来维持高度。

元凶是谁?新兴市场的外汇储备缩减。商品价格崩盘和增长放缓引发利用消耗部分外汇储备来阻挡货币的下跌。美联储持有的五年期以上债券正在缩减,但我们预期它只会缓慢减少即将到期债券的再投资(美联储所持有的美国国库券有8.7%在2016年到期)。

环球流动性所涉及的不只是央行购买资产。流动性的浪潮也会随着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以及资本市场提供信贷的意愿而起伏。我们的结论是:预期环球的金融条件在2016年会收紧,但仍属宽裕。

1. 油价迷惑

低油价打乱了货币政策周期,原油崩盘甚至拖累了长期的通胀预期,参见下表。这对央行来说是个难题,在达到通胀目标上,多数都已陷入困境。低通胀预期可能会鼓励货币政策的油门踩得更猛。

油价也影响了环球流动性,因为中东的储备基金经理和主权财富基金正在出售资产,以堵住扩大的财政漏洞。依我们所见,假如油价跌破每桶40美元,出售的脚步可能会加快。

这是油元(petrodollar)长年流入资本市场的重大改变。我们预期,供应充足将使2016年的油价多半在区间内盘整,等需求终于赶上供给时,温和复苏才会有点机会。

美元走升使得石油以其他货币来算更贵,因而侵蚀了石油进口国的好处。这对产油国有帮助,例如俄罗斯(在卢布贬值下,石油营收看来不错)。美元强势倒是对和美元挂钩的产油国造成了压力,包括沙特阿拉伯在内。我们看不到该国在2016年会让沙特里亚尔走贬的可能,但却察觉到了相关风险。

2. 美元辩论

当美元上涨时,以美元计价的债务负担就会提高。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的资料,离岸的美元信贷升高至9.6兆美元,比2009年时多了五成。这个增幅有许多来自新兴市场的企业借款。

但新兴市场的经济如今已不像1990年代后期那么不堪一击。国际清算银行列出三个原因:外汇储备较多、债务的平均到期日较长,还有一点是,许多新兴市场的债务人如今已是有外币收入的跨国企业。

当美联储启动加息,美元会如何?近来的利率周期显示,在加息后的头几个月,美元通常会走跌再反弹,参见下表。

但我们认为,政策分歧意味这次或许不同。在美联储紧缩以及欧、日央行宽松下,利差很可能会进一步扩大,使美元兑欧元和日圆看涨。英国央行(BoE)、加拿大央行和澳大利亚储备银行全都按兵不动,因为他们在等美联储率先鸣枪。新兴市场的央行也不例外,其中一些还有宽松的空间。

3. 蓄势反转

以及市场对两者的解读来主导。基本面动能可望在2016年的下半段登场,例如增长轨迹和美国贸易盈余好转,中期应该会支撑美元走势。

但对于偶发的反转,我们要有所准备。首先,市场有办法推翻看似合理的投资题材。其次,当经常帐余额好转和金融压力减轻,超卖的新兴市场货币就可能企稳、甚至反弹。注意:美元向上的动能非常强,所以潜在的反转冲击可能会很剧烈。

4. 流动性循环

现今的货币政策周期包含了高剂量的量化宽松。当央行历经购买资产的周期时,资产价格会如何反应?我们发现三个阶段:

(1)初期:央行推出或扩大原有方案。风险资产往往表现不错。投资者竞逐收益与未来增长,牺牲回报因子如资产质量与估值。Beta(市场)回报较高,波幅和分散率下滑。这点可想想今天的欧元区,或程度更低些的日本。

主动式投资管理(基本面、智慧Beta(值或因子型投资)想尽办法要赶上基准指数。

(2)过渡期:量化宽松和零利率政策(ZIRP)的尾声隐约浮现。对主动式管理和Beta值来说,都是困难的环境。相对价值交易普遍失灵,因为离散度低。对量化宽松和流率动性的预期稍有改变,就可能导致价格大幅震荡。美国市场目前就出现了许多征兆。股价对美国财报的发布反应敏感,可见情势或许正在转变。

(3)后期:央行开始加息,并缩减资产负债表。因量化宽松所膨胀的资产在风险回报上偏低或为负,波幅和离散度则节节上升。我们相信,这有利于主动式管理,尤其是多/空股票和企业债的市场中性策略。想想现今某些新兴市场以及2016年的美国。

政治风险

长期以来,对量化宽松麻木的市场已经对日益危险的世界视而不见。2016年,我们可能会看到风险溢价的回归。我们预期,中东在国家控制力上的瓦解会恶化而非好转。

当地仍陷于阿拉伯之春和代理人战争后续效应的困境中,一边是逊尼派(Sunni)的阿拉伯,一边是什叶派(Shiite)的伊朗。恐怖组织伊斯兰国正在国际化它的触角。我们认为,消除风险的唯一办法就是缩它的版图,并取得显着的胜利,例如攻下它自称的首都拉卡(Raqqa)。

巴黎的恐怖攻击或许会改变叙利亚的现状。俄罗斯对温和叛军的空袭扛上美国。双方如今有更多共识,使俄罗斯近乎孤立的地位有机会翻身。不过,局势仍然紧绷,土耳其击落俄罗斯的战机就是明证。

我们预期,伊朗和西方依旧关系冷淡。由于油价崩盘、也门的战事所费不赀、动用社会开支来镇压异议份子、以及对埃及和约旦等盟国的补助等,沙特阿拉伯面临的财政压力有增无减。

欧盟压力测试

难民危机助长了边境封锁,以及疑欧政党的崛起,使欧洲的计划受到了威胁。巴黎的恐怖攻击可能有助修补受损的关系,使治安更加严密、区内更多合作,或许更多整合。

当前需要采取行动的态势可能为欧洲的领袖提供了领空掩护来重新思考门户开放政策,并减少区域内的摩擦。

英国是否要留在欧盟的公民投票最快可能在2016年6月举行。首相卡麦隆正在重新谈判英国的会籍,而且希望保护其举足轻重的金融行业。

欧盟或许会给卡麦隆一点面子,因为担心会失去英国在军事和安全上的襄助。英国老百姓对欧盟的怀疑能否改变?民调显示,「留下」的阵营微幅领先。随着「英国脱欧」公投在即,我们要为英镑和英债的波幅做好准备。

接下来是候选人和结局皆众说纷纭的美国总统大选。我们看到大选的民粹风气,加上企业恶行的丑闻频传,这都提高了监管的风险。

美国

在世界上其他许多地方呈现出颓势或增长低迷之际,美国在2016年的商业循环则是备受压力。我们预期缓步复苏还会持续。

贝莱德美国就业指数(我们的量表根据劳动市场的十个关键指标)升到了200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参见下表。美国的失业率在12月为5%,经济学家估计约低于这个比率,工资通常就会开始走高。通胀或许很快就会开始上扬。

其他的亮点包括房市强劲,以及零星的消费支出走强。美国的汽车销量在2015年即将创下纪录。能源价格下跌对消费者是利多。据我们估算,现今的平均时薪可以买到10.3加仑的汽油,是2008年的两倍多。

美国的商业循环是否已老态龙钟?美国制造业的疲弱有部分是由美元的强势和石油行业减少支出所造成,并敲响了警钟。供应管理协会的制造业指数在11月时跌破了50(代表萎缩),是3年来首见。

前述现象压抑了增长预期。对于2016年的GDP增长,市场共识对增长的预期已经逐渐下调,过度乐观后就要依照现实来重新调整的熟悉模式,参见下表。我们的结论是:这个循环还有发展空间。

跟随美联储

美联储看来终于准备要结束它的零利率政策。依我们所见,这是件好事:利率趋近于零愈久,金融稳定的风险就愈高。现在开始逐步调升利率比等待好,也比之后必须追赶并以更快的脚步加息来的好。

真正的问题是,美联储首次调升后的情势。在经济增长温和和低通胀下,它很可能只会以渐进的步伐加息。即使短期利率上升,对收益的强大需求也应该会使长期利率维持稳定。

真正关乎房市和资本支出的是长期利率。不过,我们处于未知的领域。美国国债的期间溢价低到不寻常。逆袭看来很有可能,一如《当美联储加息时》(2015年5月出版)所详述。

美联储看来把眼光放得比通胀短期受能源价格走低拖累要远。随着失业率下滑,雇主更难找到合格的求职者,这很可能会推升工资,促进消费并推升通胀。我们相信,房租价格上扬也将推升通胀在2016年逐步走高。

结论:紧盯每个经济数据及其对货币政策影响的日子就要来了。尽管如此,我们所处的世界还是会比2015年明确一点——不再是会不会升息,而是美联储如何将政策正常化。

欧洲

欧元区的商业周期正处于缓慢复苏的早期阶段。从2012年以来,制造业指数节节上升,贸易盈余也突破历史高点(受惠于疲弱欧元)。民间的贷款增长再度走扬,货币供给额增加。欧洲央行在2014年对欧洲银行的资产品评估(AQR)帮忙恢复了金融体系信心,并释放了受压抑的信贷需求。参见下图。

问题:核心通胀依旧低到难以撼动(虽然已在走高)。欧洲的出口复原受到了新兴市场放缓所威胁。中国是欧洲精品和消费品的重要市场。

欧洲央行总裁德拉吉俨然准备要不计代价来提升通胀、让欧元贬值。最新的举措:存款利率降到-0.3%,量化宽松延长6个月到2017年3月。这起初令市场失望。我们认为:-0.3%已经是个相当低的水位,而欧洲央行将会在必要的时候,在货币政策上采取进一步的行动。

光靠货币政策并不能解决欧元区的惨况。根据经济合作发展组合在2014年的研究,以较长期来看,美国式的改革将产品和劳动市场自由化可提升两成的GDP。我们预期,2016年改革动能将聚焦在边境管制和安全议题上。随着政府放宽紧缩的束缚并花更多的钱,我们预期2016年增长将会温和提升。

寻找固定收益

欧元区的收益难以取得。欧洲主权债的收益率正处于历史上的低水位,有些甚至还是负利率。相对价值是我们投资准则。例如相对于意大利债券,我们偏爱西班牙债券,相对于名义债券在两个市场上则都偏好通胀连结证券。我们相信,有些周边债券定价到分毫不差,很容易受到反撙节政党崛起的波及。

量化宽松使资产拥有者往风险阶梯的上方爬。投资级公司债的收益率重挫到1.4%,还不到美国同等的债券收益率的一半。公司债上涨使收益率和欧元区股票派息率的差距拉开至纪录水平1.9%。

参见下图,在这个利差较窄的环境下,我们看好受惠于资本缓冲增加,而且金融管理更加明确的金融行业。我们对工业敬而远之,因为该行业近期的杠杆和交易胃口变大。

我们认为,英国央行之所以急于调升利率,是因为就业增长温和、工资上涨、信贷条件理想、消费支出强劲。

问题是:欧洲央行扩大宽松和鸽派美联储加息(加息一次,伴随数个渐进加息的迹象)将可能会推升英镑并使英国的出口受压。

「英国脱欧」的公投时机使局面变得复杂;我们看到英国央行不愿在接近投票时加息。这就是为什么市场目前预期2016年第四季加息会是比较合理的。

我们相信,欧洲出口业者和其他景气循环类股的风险多半已被市场消化。我们不认为中国会硬着陆,而且正开始缓步回到近期遭到重大冲击并仰赖新兴市场销量的精品品牌上。

但我们相信正面的偏执并不断自问:2016年哪里可能出错?

我们担心超配欧股已成共识。这点有很好的理由,但市场自有办法背道而驰。

在此共识下,政治动荡可能会造成巨大的冲击。

欧元区扩大量化宽松的预期可能会开始使资产市场膨胀,急速反转的风险也会上升。

日本

日本的商业周期俨然就要正在失去动力,连续两季萎缩就是明证。这为「安倍经济学」的成功打上了问号。首相安倍晋三的计划是要透过结构改革、财政刺激和货币宽松来重振经济。

质疑的人声称,这项政策看起来比较像是「黑田经济学」,因为它大举仰赖由日银行长黑田东彦一手主导的量化宽松和弱势日圆。

2011年海啸后的重建和2014年调高消费税之前的消费盛宴只是短暂拉抬了经济。日银远远达不到2%的通胀目标。实际工资缓步上升,但不足以启动提振消费信心与消费的良性循环。等待春季工资谈判的进展已成为年度仪式,而且必然是以失望告终。

当经济再度有通缩之虞,我们可能会看到央行扩大量化宽松(以及政府提升支出)。这是企业盈余的好兆头。

重要的是,日本公司对股东权利展现出前所未见的诚意。派息来到破纪录的高点,而且回购股有增无减。参见下图。从2008年以来,股票的回报便稳步上升。我们喜欢日股也是因为它便宜,以及抢进日本的热潮已经冷却。

1. 风险上升之地

中国放缓为短期的风险。根据日本财务省的资料,中国是在美国之后,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约占18%的出口量。从2010年以来,日圆兑人民币贬值了三成左右。这提高了日本的相对贸易竞争力,但也使它受制于人民币可能贬值的效应。而这也是我们在去年,稍微降低日股的超配幅度的原因。

好消息是,日本的经济相当集中于国内,根据我们分析MSCI的资料,日本企业的整体营收不到5%是来自中国。这大致符合发达国家的均值,并远低于新兴市场的均值18%。(数字或许有少算中国的占比,因为其中不包含增长快速的精品以及中国游客在日本的其他销费额。)

2. 未知的旅途

我们还看到两项长期风险:

1.日本需要产生更快的增长与通胀来维系巨大的债务负担。公共债务超过了千兆日圆(8兆美元),根据国际货币基金(IMF)的资料,约占GDP的245%。

2.央行一年购买6,500亿美元的资产而不造成金融市场的重大扭曲,这样可以持续多久?日本量化宽松的结局不明。野村估计,到2016年底时,未清偿的日本国债将有半数左右是由日银所拥有。

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正开始长得像相扑力士的腰围,目前有意愿的卖家不计其数。大型的日本退休基金正削减所持有的日本国债,以转进股票和海外资产。

但到了最后,日银就会开始没有债券可买。它或许会把部分的买债改为多买股票。这可能会拉抬股市,但往后也会回造成更大的资产价格扭曲。

那日圆呢?我们认为,在持续三年走跌后,日圆的弱势或许多半是顺势而为。根据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对长期公允价值的估计,它现在对美元的价值大约低估了15%。日银俨然认为日圆跌够了。

弱势日圆使得进口商品对家庭用户和小企业来说变得最贵,并可能增加对日本贸易伙伴的摩擦。此外,日本的制造商已大举迁移到海外,因此货币走弱所带来的好处并不像过去那么大。

中国和新兴市场

中国超强的商业周期看来就要熄火。这点很重要,因为从2010年以来,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的资料,该国占了环球增长的三分之一,而且对新兴市场的加乘数效应使它占了更多。

但在摩根大通看来,中国在2016年会维持这个占比,即使它的经济放缓造成了市场混乱。根据高盛的资料,中国消费了全世界4-6成的铁矿砂、镍、铜和锌,在玉米(21.5%)和原油(21.5%)上的占比也不小。

我们的基本看法是,中国经济在软着陆。当然,我们看到中国当前五年计划的年实际增长目标6.5%未达标。

但对这近20兆美元的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的角度来衡量)来说,即使是5%的实际GDP增长和4%的名义增长(反映离谱的产能过剩所引发的通缩)都算健康。这代表明年的新活动和潜在的商业机会约有8000亿美元,在低增长的世界里不算差。

有一位同事以黑箱来形容中国的经济,形容到了众人的心坎里。可是当我们退一步来看,情况就变得很清楚,逐渐减速再正常不过了,也深受欢迎。

南韩和台湾是成功避开「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在过去四分之一个世纪赶上美国的人均GDP时,也经历过类似的阶段。中国目前正在追随它们的脚步,避开墨西哥和巴西那种大起大落并且在拉近与美国的落差上没什么进步的增长形态。

1. 趋于正常

对中国的讨论经常是假定要在结构改革和经济增长之间取舍。但我们看到许多进行中的改革反倒是在短期刺激了GDP。它的用意是要让中国比较像其他国家,消除异常,并逐步走向正常:

  • 往市场定价靠拢,好让资源分配得更好(金融自由化和松绑能源价格)。
  • 改善制造业的产能过剩,包括鼓励国营企业竞争,以及提供诱因来让管理团队表现得像是业主,而不是看守的政客。

中国目前是分为两半:一方面是消费部门畅旺和电子商务兴盛,另一方面则是成千上万家步履蹒跚的企业所生产的物品或许完全无法以通过卖出获取经济利益。

  • 降低信用紧缩的风险,把对国营企业和地方政府的短期银行贷款转换为长期债券。要注意的是,这种掩耳盗铃的政策以前(在韩国与日本)就试过,而且让僵尸借方续命可能会扼杀掉长期的增长。
  • 实施土地改革来释放农村人口所持有的财富,以及调降进口农产品的关税来压低粮价。

我们预期,对于会拖累短期增长(房地产税)和风险太高的改革(开放经常帐),政府会小心拿捏。结构改革是漫长的过程,所以对此的预期也偏低。

2. 发债大行其道

2015年让市场惊讶的有,中国的减速和通缩压力之强、资产质量恶化与降低信贷增长效力的速度,以及对股市崩盘的政策反应掺杂。情况变得很清楚,北京的决策人士并非市场所认为的那种全知全能之辈(他们是凡人)。对风险的理解现在俨然比较好了。

中国快速累积的成堆债务引起了我们的关注。这到目前为止主要是国内问题:官方数据显示,中国的未清偿债务只有约2%是由外国人所持有。不过,推动把银行债务转换为债券恰巧跟逐步开放资本市场同步。

我们预期,结果会是发债大行其道。在其中参一脚的则是人民币国际化。该货币将在2016年11月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特别提款权(SDR)的篮子。在我们看来,这会促进以人民币计价的长短期国债到海外发行。

3. 人民币的隐忧

人民币大幅升值,尤其是对新兴市场货币。美元走强带来了更大的上涨压力。因此市场担心的是,人民币可能会以大贬来提振出口。

这可能会加速资本外流,并触发其他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展开一轮有害的竞贬。它可能还会使中国工业部门的产能过剩所引发的问题加剧。该国可能会输出更多通缩,就在各国央行试图鼓励通胀并缩减债务负担的时候。

我们认为人民币不太可能急贬,但仍旧是个风险。在我们当中的某些人看来,兑美元会逐渐贬值。有的人则预期,即使美元进一步走扬,中国在2016年仍会保持货币稳定。

为什么?人民币在2015年夏天小贬(但出乎意料)所引爆的资本外流和市场重挫显然让决策人士措手不及。他们俨然关切金融体系的存款外流,而且或许不想再重蹈覆辙,至少等市场相信中国的放缓是在掌控下再说。

最受中国的经济转型所震撼的地方莫过于新兴市场。新兴市场和其贸易荣景对中国的需求依赖甚深。瑞士信贷的研究显示,新兴市场在2011年的产出有三分之二是在供应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的需求,而成熟世界的产出只有一成是销往新兴市场。难怪全世界的贸易量这么低迷。

4. 依赖中国

自金融危机以来,商品价格、新兴市场企业盈余和出口的起伏几乎是亦步亦趋,如下表所示。是谁在带领谁?我们探讨这个鸡生蛋和蛋生鸡的问题,却没有得到确切的结论。很清楚的是,依赖中国需求的新兴市场和像澳大利亚这样的商品出口国如今面临双重打击:

  • 中国的增长比预期中下滑得更猛更快。
  • 增长的组成正快速改变,从对天然资源的需求转向消费品、服务和乳制品。

这是我们看到在压抑商品价格的结构变化(没有任何供给冲击)。它看来也将降低新兴市场的未来增长,并配合人口老化和景气循环因素,就像许多经济体的国内信贷增长达到上限。

哪些国家和公司够灵活,能改造经济或营运来迎合新中国?对于缺乏强大政府机关或靠高估的货币和信贷来支应大肆消费而淘空行业基础的国家(想想巴西)来说,这点尤其棘手。

哪些国家和公司负担得起所需要的投资来从事这样的转型?随着中国的经济往价值链上方移动,谁将面临更大的竞争?这些问题的答案很可能会在未来几年转化为致胜的投资。

5. 景气循环帮手

就算长期看空新兴市场,还是要审慎认识到,景气循环的起伏可能会把这些市场推高,起码是暂时推高。试想:

  •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最新的预测,环球增长在2016年可望缓步来到3.6%。(注:近几年来的预测都有下调的习惯。)
  • 有许多新兴市场货币大贬,使经常帐和贸易余额有所改善。这是货币自由浮动的威力,并与1990年代后期货币引发的失衡加剧形成了对比。
  • 某些国家(例如俄罗斯)的通胀在2016年应该会有所舒缓,创造出货币宽松的空间。
  • 油价崩盘是石油进口国的利多,而得以降低所费不赀的能源补助。

根据最新的美银美林环球基金经理调查,投资者的情绪接近了创纪录的低点,我们认为这是不错的反向指标。资产也普遍便宜,尽管新兴市场国家、板块和回报因子之间的估值有着天壤之别。

公司要是有一大部分营收是来自新兴市场,包括中国在内,情况也是如此。它们在过去一年表现极为逊色,如下表所示,如今则提供了精选的价值。

我们买进新兴市场资产,但并不足以补满整体低配的位。我们锁定的是资产负债表好转和外债极少的国家与公司。贝莱德50国主权风险指数的对外财务成分是这方面的关键。我们也喜欢有改革动能的国家。例如印度和墨西哥都有结构改革以期经济自由化的可靠议程。

我们喜欢基础设施建设案题材,尤其是必必需类服务,像是电力、能源和交通。新兴市场需要大量的基础建设,对于长远、稳定和分散的现金流也有源源不绝的需求。

我们偏好和当地的退休基金或政府单位一起投资,以降低监管和政治上的风险。能拿到项目是关键,因为人人都在竞逐一流的资产。营运本领也是必备条件。同样的资产在不同的地点可能会有不同的风险概况。此外,项目绝对不会败在简报上,但倒是会败在实地操作上!

6. 新兴市场的启示

新兴市场的投资者需要切记5大趋势:

1.注册地不等于进入。有很多在新兴市场进驻与挂牌的公司绝大多数的销售额都是来自发达市场,反之亦然。还有,相对于它在大多数国家对GDP的占比,服务业(新兴市场的增长板块)在身为参考基准的新兴市场指数中代表性偏低。

2.我们的科学主动股票团队发现,传统的计量策略面临挑战。解答:利用大数据的技术来探勘Google搜寻或投资者博客上的见解。

3.往国家、行业和因子投资以外切入。例如由于人口老化和腰围变粗,以健康护理来当做题材式投资的主轴就有令人信服的理由。

4.本地的债市已深化,可以在低收益率的世界中提供收益与分散。但在大多数的国家,可交易债和公开挂牌的股票都是经济的一小块。因此,我们相信最好的机会或许是在私募市场。

5.在投资新兴市场时,货币很重要。好消息是:根据瑞士信贷的资料,货币超卖一般都是在预告新兴市场股票的长期上涨。

贝莱德智库:2016年投资展望_000001 贝莱德智库:2016年投资展望_000002 贝莱德智库:2016年投资展望_000003 贝莱德智库:2016年投资展望_000004 贝莱德智库:2016年投资展望_000005 贝莱德智库:2016年投资展望_000006 贝莱德智库:2016年投资展望_000007 贝莱德智库:2016年投资展望_000008 贝莱德智库:2016年投资展望_000009 贝莱德智库:2016年投资展望_000010 贝莱德智库:2016年投资展望_000011 贝莱德智库:2016年投资展望_000012 贝莱德智库:2016年投资展望_000013 贝莱德智库:2016年投资展望_000014 贝莱德智库:2016年投资展望_000015 贝莱德智库:2016年投资展望_000016 贝莱德智库:2016年投资展望_000017 贝莱德智库:2016年投资展望_000018 贝莱德智库:2016年投资展望_000019 贝莱德智库:2016年投资展望_000020

报告下载:添加199IT官方微信【i199it】,回复关键词【2016年投资展望】即可

感谢支持199IT
我们致力为中国互联网研究和咨询及IT行业数据专业人员和决策者提供一个数据共享平台。

要继续访问我们的网站,只需关闭您的广告拦截器并刷新页面。
滚动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