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顿咨询:别让科技脱钩导致创新暂停

过去三十年,信息和通信技术的突破成为了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半导体行业则是信息和通信技术持续革命性进步的核心。当下,我们正处于另一场大规模技术革命的早期阶段,即数字化转型和人工智能时代:增强/虚拟现实体验、自动驾驶汽车、物联网(IoT)、工业4.0系统等革命性应用,以及智慧城市,正逐渐成为商业现实,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半导体技术的进步。

事实上,半导体行业的技术突破和产品创新依靠的是大量的研发投资。大规模研发能够带来更先进的技术和产品,进而获得更高的市场占有率,带来更高的利润率,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此外,鉴于半导体技术的复杂性,没有一个国家能在整个价值链上拥有完全自主的生产流程和自给自足的能力。

然而,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导致全球市场准入受限,并且进一步阻碍价值链上的国际合作,因此给中美两国的半导体行业带来一系列巨大的影响和新的挑战。

BCG近期开展了一项研究,预测分析不同情景下中美两国半导体行业所受的影响。展望未来,只有在多边合作和自由贸易共筑的开放性国际贸易环境下,保持国际技术合作、避免中美技术脱钩,半导体行业才可以更好地发展。

中美半导体市场是共荣还是共损?

中美两国对全球半导体市场而言举足轻重。

目前,中国企业对半导体的需求占全球总需求的23%,促使中国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此外,中国的半导体行业(不包括外国半导体企业在中国建立的制造厂)只满足了14%的国内需求。庞大的需求必然推动中国国内半导体行业的蓬勃发展(参阅下图)。

根据中国半导体工业协会(CSIA)的数据,在过去五年中,在中国运营的半导体企业每年的总收入增长速度超过20%。CSIA报告称,中国如今拥有1,600多家本土企业,合计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3%,远远高于2010年的5%。

而美国一直以来都是全球半导体行业的领头羊,拥有45%至50%的全球市场份额。事实上,在32个半导体产品类别中,美国在23个类别中处于领导地位,从个人电脑、IT基础设施到消费电子产品等所有终端应用市场,均有涉及。

在中美贸易摩擦现阶段背景下,BCG根据研究推断可能出现两种情景:第一种情景,假设目前的限制将继续存在,维持现状;第二种情景,如果摩擦进一步升级,将导致双边技术贸易完全停止,从而导致中美技术产业脱钩逐步升级。中美关系的紧张程度会导向不同的情景,对半导体行业的影响程度也有所区别。

情景一:维持现状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将不再对美国半导体产品进一步征收关税,但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国仍将对美国商务部实体名单上的几家中国企业实施广泛的限制,但不在实体名单上的中国企业将被允许从美国供应商处采购半导体。

我们预计,维持现状将产生四个关键的直接影响:

  • 全球的科技企业可能会将部分供应链从中国转移出去,这样他们才能继续为美国市场服务,而不必因为从中国运输产品而受到美国关税制裁或其他限制。
  • 中国以外的消费者和企业将不愿意购买中国的科技产品,因为他们担心美国的出口限制会损害这些产品的功能和质量。其结果是,中国科技企业在美国以及其他可能的发达市场中所占份额将会被侵蚀。
  • 被列入实体名单的中国企业将寻找中国、欧洲和亚洲的其他零部件供应商来替代美国供应商。
  • 未被列入实体名单的中国设备制造商将主动促进半导体供应商多样化,以减少对美国技术的依赖,防止美国的限制措施升级。

此种情景虽然会促使中国半导体行业主动寻求供应商多样化、加紧向自给自足的目标冲刺,但也会丧失获取美国高新技术和产品的机会,零部件供应出现中断,导致短期收入受损。

而对美国半导体行业来说,美国企业可能会失去其目前在中国的部分业务,使美国半导体行业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减少。

情景二:中美技术产业脱钩逐步升级

中美贸易紧张局势升级可能导致美国全面禁止技术出口,使两国技术产业脱钩。美国半导体企业将被禁止向所有中国客户销售产品,而不仅仅是目前实体名单上的客户。这项禁令将包括禁止向中国设备制造商或在中国组装产品的非中国制造商出售任何半导体零部件。它还将适用于半导体价值链中使用的设计工具和制造设备等其他技术和产品,而美国企业在这些方面处于全球领导地位。

中国设备制造商的受影响程度因半导体零部件而异,根据供应情况有三种不同的反应:

  • 已找到现有的中国零部件供应商。即使没有美国供应商的设计工具,国内的替代供应商依然具备竞争力,但我们的分析发现,在半导体市场的32个产品类别中,只有一个符合这一标准,而这只占中国半导体需求的5%。
  • 现有的非美国零部件供应商在其他国家。短期内,中国设备制造商将把采购转向亚洲或欧洲其他地区的现有供应商。总共有12个半导体产品类别属于这种情况,占中国需求的45%。
  • 没有现有的非美国零部件供应商。中国将不得不加快本土替代产品的开发,其中许多将需要在架构上进行调整和改变。总共有9个半导体产品类别符合这种情况,占中国需求的27%。

在技术脱钩的假设下,中国的半导体供应链将会发生重大改变。中国可以继续和亚洲及欧洲的半导体供应商和代工厂保持联系,这些供应商和代工厂将继续使用美国供应商提供的设计工具和制造设备,但更换供应商预计将给中国设备制造商带来供给的中断和动荡,需要中国迅速提升能力以应对激增的需求。除此之外,中国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为计算密集型应用程序开发可行的替代性高性能处理器,与亚洲或欧洲其他地区的新供应商保持密切合作。

与此同时,中国的个人电脑、服务器和其他信息和通信技术基础设施设备在国际市场上可能不再具有竞争力。由于无法使用美国的软件、内容和应用程序,中国的智能手机和其他消费类电子产品可能也会流失在高收入经济体中的市场份额。

然而,技术脱钩对中国的主要影响可能是在向基于替代处理器架构的国内IT生态系统过渡的这几年里,中国经济的整体生产率将受到影响。即使这种替代处理器可以与完善的美国设计性能相媲美,中国也需要为消费者和企业应用创建和扩展全新的硬件和软件组合。中国企业要将所有系统和业务流程迁移到新的IT基础设施上,并在用户功能和成本方面赶上目前全球大多数企业和消费者使用的美国技术产品,这将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时间。

脱钩对美国半导体企业的直接影响将是失去大量收入,这些收入原本的来源既有中国客户,也有其他最终与美国脱钩的外国客户。总体而言,如果考虑到直接和间接影响,美国半导体收入将下降37%,如果按2018年计算,相当于830亿美元(参阅下图)。其中约四分之三的影响将是由于中国客户因美国技术出口禁令而不得不更换美国半导体产生的直接后果。因此,其影响几乎会在美国限制措施生效后立即产生。

如果美国企业保持当前的研发力度,那么如此巨大的收入损失将会导致他们大幅削减研发投资,至少会削减120亿美元,或者减少30%。如果美国半导体企业在收入大幅缩水的情况下设定的目标是实现与该行业预计资本成本相等的股东总回报,那么研发支出的削减幅度甚至可能达到60%。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研发投资的缩水势必导致技术突破的减少,美国半导体企业可能会失去相对于全球竞争对手的技术和产品优势,从而不可避免地导致市场份额进一步萎缩。我们预计,从中长期来看,美国半导体企业在全球的份额将从48%下降到大约30%。

零和博弈还是“共赢”?

中美之间近期的摩擦导致了在寻求市场通路、技术和资源方面的限制政策层出不穷。维护国家利益是重中之重,但如果想避免永久损害半导体行业良性的创新循环模式,两国还需要仔细考虑政策机制。

维护获取类似于半导体这种尖端技术的渠道符合中国的利益,特别是在中国经济加快向高附加值产品和技术推动型新增长模式转变的过程中。中国可以通过寻求建设性的解决方式来缓和摩擦,例如加强对知识产权保护,确保外国半导体企业享有公平的竞争环境等,不仅有利于中国实现自身的技术发展愿景,还可以进一步鼓励外国投资在中国的研发活动以及提升中国产业能力所需的技术和人才流入,并最终刺激创新和质量方面的良性竞争。

BCG认为,考虑到中美合作的重要性,双方应进一步推进并鼓励在例如半导体等高科技领域的技术共享,避免可能的技术脱钩所带来的经济风险,为未来潜在的深度合作做足准备。与此同时,中美两国急需找到一种新的平衡,在维护各自国家安全利益的同时也能够实现共赢,而一个充分融入全球技术供应链的美国半导体行业对于持续推动先进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这些技术将使数字化转型和人工智能的新时代成为可能。

感谢支持199IT
我们致力为中国互联网研究和咨询及IT行业数据专业人员和决策者提供一个数据共享平台。

要继续访问我们的网站,只需关闭您的广告拦截器并刷新页面。
滚动到顶部